澳洲买房,讨价还价有什么招?



文 / James Tong


CoreLogic的数据证实,四月份澳洲的房价在放缓。墨尔本、布里斯班的公寓价格也有明显的回落。


联邦财长Scott Morrison也指出,金管局收紧借贷的措施奏效,公寓市场已经到顶了。而且,他还不忘加一句,这比改变负扣税和资产增值税更有效,无需以削减移民来给房市降温。


赶在联邦预算案公布前取得这样的成果,财长的施政能力,还是有两下子的。


基于这些房市的最新动态,大家又可能会开始关注另一个话题:在澳洲买房,是否有机会买到便宜货呢?有什么砍价秘诀呢?


讨价还价,是华人社会中很普遍的现象,大家都有共识、并且也都擅长把买卖做成“Win-Win”的交易。买家总希望能比卖家开出的价钱少付一点,这样才有成功感,而卖家也很知道这一点,因此,他们开价的时候,会把价钱提高一些,让大家有一个来回商讨的空间。这样做买卖,才会有皆大欢喜的结果。


有时候实在没有降价空间,又非要把买卖做成,那怎么办呢?比如许多电子商务平台,他们会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方法。


总之,买卖是斗智斗力的游戏。


可是,这些年,除了一些金字塔顶尖的富豪,大多数人来到澳洲买房,都是不太可能获得砍价快感的。


这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澳洲的房市很透明,所有的历史交易都可查,房子明码实价、童叟无欺。二是卖家一般都被收在中介的后面,买家只能做到“知己”,而永远不能“知彼”。感性诉求,很少有机会传递给卖家,要让他感动就更难了。三是房市火热,“预售报名”的步骤成为卖楼花的指定动作,先收买家一笔报名费。其实这相当于让买方提前投降,能买到已经很好,讨价还价是不可能的。


我看过不少房地产人士写的买房教程,基本上是一些“正三观”的建议。


比如,你要做好功课,出价要尽量与市场价吻合。不然卖方会认为你没有诚意。


比如,看房切忌喜怒不形于色,要实事求是,喜欢就说喜欢,不然会被卖方轻视,不跟你玩。


比如,要把自己的能力估算好,先与银行把贷款谈好,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还有最重要的,是要信专家,房产中介和估值专家都是领牌照的专业人士,成交前最好请专家把房子细看一遍,即使砍价也要有理有据。


总之,他们说,有钱没什么了不起,砍价应该是专家的事。


华人买家看了肯定不服,难道没有更“高端”一点的做法?有的。


澳洲买房通常有六周的交割期,数额大的也可谈三到六个月,如果你知道卖方急用钱,就可以提出短时间完成交易,来换低一点价钱;


拿着支票本去看房,通常也会有作用,这无论对业主和中介,都有一定说服力,它起码会把你与那些到处问价而不买的人区分开来;


也可以尝试满足业主的一些特别要求,比如回租给他们在原址继续住个半年或12个月,这其实是相当于把价钱提前锁定了。


以上这些招数都属于“知彼”范围,其实是要中介帮忙的。哪怎样才能让他们配合呢?你不太可能用钱去收买他们,但可以承诺买下来之后,请他们负责招租,甚至再卖出时也请他们来代理,这样,一笔生意他们就能做成几笔。是比较有吸引力的。


当然,最不好的中介,可能会拿着你的支票去抬高别人的出价。这个,就要你在交往时小心判断了。


想买楼花项目的又怎样呢?


今年之内,悉尼和墨尔本公寓的供应量是充足的,不少楼盘都有数目可观的“货尾”需要清售。对于小买家来说,比较可行的是加入“团购”,可是,市场上真正有实力的组织者没几个。而且发展商最介意的,是不想把产品做贱了,所以,也不会轻易作出回应。真有需要的朋友,可在澳房汇做个免费的登记,看看有什么意外之喜。


目前最能帮忙砍价的是政府,但是政策也有很强的时效性。虽然现在能让房价降5%,海外人士印花税却可能转眼提高,澳元低位也有可能转瞬即逝,大家买房还是要抓紧机会。


    

James Tong

澳房汇出版人,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主席



阅读更多James的原创文章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