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确的地产观 | 小二的自白


文 / 安琪


买房,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务变动,买房难,难在它并不是做一个单一的决定,而是在不同的阶段,要求你作出一连串很烦人、很纠结的决定。


比如说,在准备阶段,你可能要问自己:如今房市太热(或太差)我还应该买吗?到你要选房了,东南西北,该选哪儿呢?然后,你又会担心,能向银行借多少(或该借多少)?接着又要决定,房子应该先自住还是先出租?如果出租,如何获得较高的租金?怎样才有税务优惠?如何卖个好价?….等等。很多人决定不买房,其实是没有能力完成一系列选择题。


这篇文章,我们试试从“什么时候该买”说起。


前两天在国内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讲述作者在北京和上海的四次买房经历。


第一次买房,可以简单概括为:“你妈喊你买房了”。


故事说的是一个刚开始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和很多北漂一样,既然决定留在大城市,难免要考虑买房的事,不过,买不买,啥时买,他前后纠结了两年。一来不想靠家里,是很普遍的年轻人心思,希望多工作几年,用自己的钱买;另一个思量,是看着金融风暴房价暴跌、反弹回升,然后又被政府打压,房价像过山车一样起落,令人内心摇摆。


这时候,他的利害妈妈出场了:“这个房子你买了又不会卖,你这么起劲房价干嘛,飞到天上跌到地下都和你没什么关系”。


就因为这当头棒喝,故事的主人翁从此有了第一套房。


因为是匆忙上车,能力有限,这一套买的是郊区房,每天上下班需要花三个小时。随着事业进步,工作越来越忙,时间变得越来越珍贵。五年后,他觉得需要在市区附近换一套改善房。


第二次买房,才猛然发现,当初的勉强上车是多么重要:“那个房子很破,但是经历了5年的周期,房价也涨了一倍,这也导致了,当下我卖掉这套房子,我手上还有足够多的现金。而这笔现金就可以成为我下套置换的首付,因为有了之前那套郊区才让当下的我拥有置换的权利。”


到第三次买房时,这位年轻人已经从一位新手,变成熟手了,随着他赚钱能力的增加,又买了两套投资房:一个在大学附近面积很小的酒店式公寓,以及一套京城的住宅。


笔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每天都会收到很多网友的提问,而当中,对澳洲楼市走向的关心是最多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家一方面向作市场预测的专家扔砖板,另一方面大家最喜欢看的,依然是关于趋势预测的文章。


趋势真的那么重要吗?什么才是正确的地产观?“其实对于刚需来说,任何时候的购买都是最好的购买,买房在时间轴上永远没有最好的时间,但是对于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时间,珍惜当下这四个字在房地产这个领域来说太重要了。”


本着好东西要分享的原则,今天为大家转述这个在《真叫卢俊的地产观》公众号上看到的故事,原文的标题是“我在青春期里买过的4套房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看,里面还有很多这里没有提到的有趣细节。


回到什么是正确的地产观,老实说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命题。因为世界上或许有你的地产观、我的地产观、我们的地产观;还会有《澳房汇》的地产观,小麦的地产观,有你认同、不认同,觉得有用、没用的地产观,却不会有正确的地产观。


故事中的年轻人在五年时间内有能力换房,一定程度得益于房价升得太快,这和我们在澳村争论房屋的可负担性完全是两种逻辑。房价总有上落,每个人的机遇和条件都不一样,所以无须去找一个人人都适用的地产观,不过,有一点他总结得很对:


“房子是这个社会上唯一一个可以让你贷款30年购买的东西,是制度给到所有人的红利,你只有充分重视这个红利才会实现比较好的购买。”


买房,是一般人从工薪阶层变身为投资者最可靠的途径。而这,僅取决于你的决心。


   
安 琪

澳房汇微信编辑,Domain澳房群管理员,网友昵称“(小)二姐”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