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环卫工父母月入六千供女儿考七次雅思澳洲留学这一新闻?

m.hupu.com/bbs/20385196
47岁的环卫工人资阿姨和丈夫2000年到广州,从事环卫工作至今,女儿在澳洲求学是他们最大的欣慰。
凡人梦想家第2期
清晨6点半的东兴南,还没有从前一日的疲惫中苏醒。
晨光熹微,太阳的热气还没有四散。
行人稀少,道路两边的店铺耷拉着门帘。
环卫工资阿姨,已经在这里清扫了一个多小时。
她的双眼明亮而有神,看不出倦意,拿着扫帚和簸箕的双手一刻未停。
在街头两端来来回回,资阿姨的额头渗着些细小的汗珠。
“都是为了女儿。”
女儿的留学
到今年9月,资阿姨的女儿小莉已经在澳洲留学了3年。明年春,小莉将完成第二个研究生学位的学习,正式结束留学生涯。她也将成为家族里,拥有最高教育程度的人。
四年前,正在湛江某高校读大三的小莉第一次向父母提及自己的出国打算。在她看来,国外的母语环境更能为她的英语专业学习助力。
“几乎是毫不犹豫就同意了。”资阿姨说。女儿一路成绩优异,一贯有独立的主见和想法。她相信,留学的主意并不是女儿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她愿意理解并全力支持。
但现实的情况并不能让资阿姨如此爽快。
资阿姨夫妻二人都是环卫工人,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6000多元。除却房屋水电吃饭等基本生活花销,攒下的钱最多只有三分之二。为了省钱,资阿姨已经十多年没有买过新的衣服了。“上班穿工服,下班回家就穿睡衣,也用不着穿其他的。”
即便如此,一年能攒下来的钱或许也只是高额留学花销的零头。
而小莉的留学之路也并非一片坦途。
为了达到国外大学的申请要求,光雅思语言考试,小莉就参加了7次。该项考试的一次报名费就要近2000元。
而为了能够尽快通过考试,小莉还参加了补习培训班,其中最贵的,一个小时便要价200元。
“那个时候,总是考不过,她自己也很急,体重从100多斤掉到七八十斤,饭吃不下,觉也睡不好。”资阿姨回忆起来,依然有些心疼。
但比起流水般的开支,她更关心女儿的身体与梦想。“(负担不了)就向亲戚们借钱,还好家里人也都比较支持。(这些钱)等女儿工作以后慢慢还,总能还清的。”
大学毕业后,小莉最终拿到了6.5分的雅思成绩,并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顺利出国。
“考好几次有什么关系,还有人考不过呢。”说到女儿,资阿姨总还是有些骄傲的。
父母的工作
每天凌晨4点半,骑上有些老旧的自行车,资阿姨准时从家里出发。
5点多一些,整理好工具房,拿上工具,她便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因为负责的清扫区域不同,上班时间,资阿姨夫妻二人很少能打上照面。
7点,清晨的第一轮清扫工作之后,资阿姨会到附近的早餐店吃个早点稍作休息。半小时之后,上午的工作就要开始了。
9月的广州,依然不疾不徐地过着漫长的夏季。阳光照在身上,热辣程度丝毫不减,黏着的空气拂过脸颊,只叫人想逃离。
并不轻薄的环卫工服穿在身上,不出一会儿,便要透出汗印来。
上午10点多,资阿姨拿手抹了抹脸上的汗滴,两颊微红。
“已经比七八月的时候好些了。”资阿姨似乎在安慰自己。“其实最怕台风天,天气不稳定,路面的垃圾也多。其他的,这么多年,也就习惯了。”
2000年,资阿姨夫妻二人离开湖南老家,前来广州打拼。彼时,女儿小莉不满10岁,儿子还没有上小学。
在广州,他们的第一份工作便是环卫工,这也是他们的最后一份工。17年来,他们始终没有改过行。
“总是换(工作)也不行。”资阿姨说,“就那样一直做着呗。”
常年的起早贪黑让她落下了风湿,工作带给她的唯一遗憾,是几乎没有机会回老家,参与孩子的成长。
今年,儿子终于在广州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也能负担起自己的日常开销。一家三口第一次可以天天见面生活。“(孩子)他爸爸开玩笑说,这下终于跑不掉了。”资阿姨说着红了眼眶。
她的心声
“现在就是为了女儿了。”资阿姨说。
尽管小莉获得了奖学金,免了学费,但在外留学的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每年年末,家里都会给小莉汇去一笔钱,而懂事的小莉自己也在勤工俭学。为了省去不必要的开支,这三年,小莉始终没有回过家。
资阿姨从不觉得女儿的留学梦想是“天方夜谭”。这位从未去过比广州更远城市的中年妇女,对女儿的跨洋读书却始终表示支持。“不支持的话,她以后会有怨言的,这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
这种坚定或许源自于她的亲身经历。
资阿姨出身在湖南的一个小村镇,在家中排行老六。上面有四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30年前,在她读书的年代,家里人对此并没有什么概念,并不富裕且子女众多的家庭条件不能支持他们继续念书。因此,八个子女几乎都是读到初中便辍学了。这么多年,外出打工的不易让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支持孩子们读书,这样他们就不会像我们这么苦了。”
“(小莉)她很乖,很听话,其实在哪里生活都一样。澳洲和我们也就两个小时时差,经常视频就行了。”
几天前,小莉给母亲发来自己面试的照片,合身的套装让她自信满满。“生日的时候给我们发祝福,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跟我们聊聊天,就像在身边一样的。”资阿姨说。
“我还有三年就退休了,到时候她也工作了,一切都慢慢来,顺其自然吧。”对于未来,资阿姨还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但现在就一切都为了她了。”
奋斗史
2000年,资阿姨夫妻二人离开湖南老家,前来广州打拼,从此当上环卫工。
两人在广州起早贪黑,兢兢业业,只为给两个孩子更好的未来。女儿小莉目前已在澳洲留学3年。资阿姨两人每月的工资加起来有6000多元,除却房屋水电吃饭等基本生活花销,攒下的钱最多只有三分之二。为了省钱,资阿姨已经十多年没有买过新的衣服了。
儿子今年在广州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能负担起自己的日常开销。
梦想家
资阿姨从不觉得女儿的留学梦想是“天方夜谭”。这位从未去过比广州更远城市的中年妇女,对女儿的跨洋读书始终表示支持。
“我还有三年就退休了,到时候她也工作了,一切都慢慢来,顺其自然吧。”对于未来,资阿姨还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划。“但现在就一切都为了她了。”
已邀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因为这个问题,取关了一个答主。

Emmm我觉得现在的澳微帮有点迷,好像拼命努力、家境贫寒几乎成为了一大部分人的痛点,完全碰不得,动不动就是【何不食肉糜】。

我考过雅思,1次,7.5分,没有报任何补习班。我不是英语基础特别好的小孩,我也不是专业学英语的。但是我半年自学过了BEC高级➕雅思,我抱着单词书背啊背啊,我做精听、做阅读,我12月的晚上喝着咖啡揪着头发整理错题。

一样的,谁不是这么熬过来的?我家境不算特别好,可是我也心疼报名费,我不打算用1800+给自己买一个【试试看】,所以我自学得蛮用心。学英语这件事情,我真的觉得付出和回报是成正比的。

我准备妥当了,我才去考。而不是考7次,才考了6.5。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没办法洗地的。就算你出生不好、基础教育薄弱,但是你做一套模拟题你能考几分自己心里总有点数吧?何必呢?

我将来也是要出国的,但远不至于砸锅卖铁。因为家境普通,我从本科开始选的专业就是商科,硕士还会是这个方向。有点俗气,其实前18年,我最最喜欢文学,我小时候觉得我一定是会去读中文的。可是等到18岁那年,我渐渐意识到人不能太自私,吸着别人的血供养自己的梦想,多可怕。

坦白一些,爸爸妈妈能拿出多少数目我是知道的。所以未来的留学国家应该集中在亚洲和少数欧洲国家。咬一咬牙省吃俭用一下,或者是卖掉另一套房子供我去美国、澳洲读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够了。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对我来说,留学不是浪漫的丰富阅历,而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所以我不赞同这个女生。她的妈妈十年不买新衣,做的又是重体力活,就算父母为了女儿全然不在乎,难道她就不会有一点点的心疼?更何况,我不觉得她在澳洲读个语言硕士能有多少效益。体验人生也不应该建筑在父母的艰辛上。

人生有千百种过法,找一份工作、兼职,自己慢慢攒钱再去读一个master也完全可以。


平心而论,我没觉得这个女孩子励志,我只看到了盲目、自私,以及对于语言的没有天赋,也可以说是,没有正确而有效的努力。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多数澳微帮人还没坏到看不惯穷人努力的地步,大多数人都在说这女孩的方法不好。比如专业没选好,不能留在澳洲。比如出国留学性价比低,去中科院某所读研读博,补助拿的多家里不用出几个钱,将来找工作不比海归差。

但是,那时候的她看不到这些啊。你若是在她的位置上,你也看不到。


高阶级的人看下面的人做各种事倍功半的事,总觉得他们愚蠢。明明有更简单的提升阶级的方法,却选择这么笨的方法。

高等人,过来人能看到的方法,当事人是看不到的。你俯视阶级比你低的人,看她用很笨的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阶级。

那你停止俯视,看看你自己,你有什么聪明的办法提升你自己现在的阶级吗?你现在的努力在更高位的人看来,在走过你的路的人看来,未必不是蠢的很。

俯视下方,哪条路更好对你来说可能一目了然。可抬头看看上去的路,你也没法说那条是最好的。


过来人对上升道路看得清晰,即使意外掉下去了,也比普通人更容易爬上来。史玉柱,褚时健都是例子啊。

现在是信息时代不假,可网络上鱼龙混杂,吹牛逼的,故意使坏的,真心帮你对你有用的,真心帮你但方法不适合你的,真心帮你但方法已经过时的……当事人真的很难甄别。

这姑娘选的道路或许不是最好的,但也不算差,更没有走邪路。姑娘和她的父母都很伟大。

刘易杰

赞同来自:

《长江七号》里有这么个情节。

星爷演的散工,跟林子聪演的工头申请多干点活。工头说你有钱买电风扇不如先还我,你老婆的丧葬费都是我垫的,你自己还不吃饭供你儿子读贵族学校,我儿子才读普通学校,有什么分别?

星爷说只是想让他读好一点,长大别像我一样。

工头说那你也要有能力才行啊。你只是个散工,你凭什么呀?

星爷说我顶的了。工头说你顶不了!星爷说顶的了。工头大声说:顶不了!

星爷又笑笑说:顶得了……


今儿看了这问题,再看看这么多喷这姑娘的,嘲讽她贬低她的评论和答案,当年没看懂的《长江七号》这段剧情,哗啦一下全明白了。你说散工送儿子进贵族学校,工头干嘛那么怒啊。

甭看互联网上这么多小中产,一点到晚念叨“阶级固化“,“丧失流动性”,好像很焦虑,其实绝大多数人焦虑“阶级固化”的时候的潜台词,从来都是焦虑自己以上的阶级固化了,自己没机会挤上去了,对于自己脚下的阶级,巴不得像挤出管儿的强力胶那样,赶快,迅速,狠狠的固化住,别再往上流动了。

这个社会里很多人,当接触到一个新人新事儿的时候,会套进一套自己的“估值”体系,根据身家背景,颜值学历,生辰八字,星座血型,估出来一个上限下限,在这个范围之内折腾,人畜无害,喜闻乐见,美其名曰靠谱,不出格,又叫“踏实”,“本分”,都是农耕文明朴实的褒义词。一旦跳出了这个上下限,那就会召来非议,哪怕还没跳出,只是目标想要跳出,正在努力着呢,也免不了被骂的。


你看,新闻里这姑娘,在很多人眼里,估值有限,爹妈都是环卫工人,家庭条件就不好,湛江大学英语系,看来也不是学霸,考了7次才6.5,更是说明问题。这种姑娘,在这些“社会估值人”眼里的“本分”定位,就跟“出国”没一点关系,在他们看来,这姑娘最好的路径就是认了命,赶紧找个工作,基本也就是柜台销售商场导购,最多也就是个办公室小文员,然后二十多岁找个人嫁了,还不能高攀,可以被挑但没条件挑别人,管男方要彩礼不能超过十万,对方要是买了房也别想着联名了……


如果这姑娘选了这条路,这就不叫“败家”了,回归了社会对她的估值范围,终于可以被比她略高一级的阶层安心消费了。


但她偏偏不啊,她家也不啊,散工的孩子送去贵族学校有啥用啊?这不是败家吗?但人家就是愿意败啊……败家也没败你家啊?你生什么气呢?


说到底,不理解归不理解,没用归没用,浪费归浪费,但这问题下流露出的歇斯底里的戾气,对这一家人的嘲讽和批判,真真实实的反应了这些批判者自己心里的恐慌脆弱,原来自己头顶的阶层挤不进去,自己脚下的阶层却开始跃跃欲试想往上拱了,还拱的这么用力。


写到这儿有人要说得了吧,我年薪一百万二环三套房,雅思六个七手机尾号七个六,我还担心被个澳洲破硕士给逆袭了?


她的确未必逆袭的了你,可不能否认的是,通过这一家子的投入,她在这个社会丛林里的生存能力和竞争力更强了,跳出了环卫工家庭的“社会估值”的上限,再难被小中产们安心消费了。如果越来越多的这样的底层家庭,出身贫寒的孩子这么拼,哪怕真成功的只有小部分,也足够让这些小白领们现在沾沾自喜的那点儿优越感迅速贬值,这才触及了他们心里最大的恐慌,所以拼了命的开嘲讽啊:你顶不了!


其实他们真想说的是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