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AlexanderShen
赞同来自:
JunoYeung
Li Bingqin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2024 © Australia Property Report.
3 个回复
AlexanderShen
赞同来自:
但是! 我首先要提出你的问题的不足,“HM和Zara为代表的快消时尚品牌进驻澳洲脚步缓慢”跟“澳洲时尚产业落后”没有任何因果和关联。前者的存在与否不能代表一地区的时尚氛围强弱。
首先我明确的告诉你澳洲的时尚行业一点也不落后!犹在中国大陆之上!
我个人认为,一个市场地区的时尚行业是否先进落后,取决于3个方面:1,外来的商业品牌(LV为例)和设计品牌(Rick Owens为例),快时尚品牌(Zara为例)这些店铺的数量及他们的销售额。 2,本土的时装品牌的发展,本土设计师的发展,本土时装院校的硬实力 3,该地区民众的品牌消费力,消费习惯和时尚品牌认可度。
然后第一部分先解释 “时装品牌在澳洲稀少”这个问题。
原因是,澳洲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导致澳洲的各季服装需求时间与主流大陆特别是亚洲和欧洲相反。“HM”和"ZARA”众所周知,他们能做到快时尚品牌的龙头,依靠的是其无与伦比的出货时间,库存周转,物流。
在ZARA、H&M、GAP 和优衣库各自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这个问题里, @曹暘暘 的回答很详细说了Vertical Integration。 澳洲在南半球,HM和ZARA的设计总部,仓存总部都在北半球,当我们下个月可能需要夏季衣服的时候,澳洲已经需要冬季衣服了。为了应对这样的南半球市场,(其实把巴西,南非这样的特殊国家抛弃掉也就剩下澳洲和新西兰这两个市场),Zara就要另外区分一个设计团队,新的物流。这样很费时间和金钱,在不清楚澳洲市场到底多大的情况,任何一个品牌都会很谨慎的选择。当然现在在墨尔本HM和ZARA都有了,好像就是今年刚开,很显然他们已经有了应对设计和物流的问题。 既然连Zara这样的连以出货时间,库存周转,物流闻名业界的快时尚品牌都谨慎的选择到了这两年才进入澳洲市场,那其他那些出货流程需要4至6个月,一年一般只有2-4个Collection的设计师品牌就更要小心翼翼了。
当然还有Hermes,LV,Dior这样的商业品牌,他们进入澳洲的时间反而相当早。但是,很重要的一点的,我说的到这3个品牌,如今都是以皮具包袋配件为销售核心,服装的比率很小。比如LV在国内,皮具占6成,配饰是3成,服装才1成。澳洲也当是在这个量级上,所以关于季节性而导致的服装库存和周转的问题对于LV来说很小容易解决。Hermes更别说了,9成多都是在皮具上。 季节性对于皮具样式和系列的影响真的不大。
关于这个品牌店铺的数量,中国大陆在这方面是强于澳洲的。
接下来是本土的时尚因素。
政府政策的保护。本土保护澳大利亚很可能是如今世界上最重视和保护本土的时尚品牌,设计师品牌的国家之一了。当然不止服装方面,其他行业也应该是如此。我有一个很好的同学中学时候移居墨尔本的,我有关澳洲的信息都是从她那得知。她经常跟我提到的就是澳国的本土品牌的保护。政府给年轻设计师,年轻的品牌提供帮助供其成长。 外来的服装品牌和时尚品牌税率相当高。
一些本土有名的澳洲品牌,我想其他回答里有提到,Google也能轻易搜到就不提了。
我没找到具体的澳洲官方网站来证明税率和政策,不过具体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在本土的设计师学院,培养从业者的情况上,澳洲要走的路还很长,到现在依旧没有一个靠谱的艺术院校。我想很多人都有意识到,如果你说要去学艺术,学服装设计,学奢侈品管理,旁观者和你自己,第一反应都是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不会有人说去澳洲吧。。
可澳洲的学校在中学时期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的基础和兴趣却做的很好,我同学高中念的是最好的私立女校,她们学校就已经有不差的基础课程和设计氛围了。
因为这点,我就觉得澳洲的时尚行业还是领先于中国大陆的。大陆的时装设计的课程模式还很落后,普通高中生高中时期是接触不到类似课程的,你只能通过画画去艺考,到了大学再从最基础学起。然而国内的高等院校的课程质量。。。。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消费者因素了。
关于在澳洲的各品牌的销售额,民众的购买力这些数据太难找,我就懒得去找了。
但不得不提“买手店”这个重要消费习惯。 买手店这种形式在澳洲是比较成熟和受欢迎的,在一家不起眼的店里,你就可能同时买到Alexander Wang,Jean paul gaultier,Rick owens这样的题主所说的设计师品牌了。 相对于开店缓慢,可能货品不全的直营设计师品牌店,IT,joyce,以及私人的各种买手店更受欢迎。
当然在悉尼和墨尔本的这些店里,你看到中国人面孔的几率大于其他人种。
在国内,民众的消费习惯大多数还留恋在百货商场和专卖店上。手握“新钱”的那些消费者还只认品牌,不认什么品牌的什么商品是值得买的。知道买手店的人太少,习惯消费的人更少,这些人的年龄群体更是相当年轻。
这点也是我认为澳洲的时装产业先进于中国的原因。
以上。
JunoYeung
赞同来自:
Sass & Bide 明明就盛赞,超级赞,赞到不行,无数个赞。
Li Bingqin
赞同来自:
本地人口太少,全国还不及北京人口多。还分散在那么多城市,送货都费劲。
本土的品牌偶尔有挺好看的,但是感觉风格不稳定,不像欧洲很多服装店,适合你的几乎每季进去拿一件都基本不会太离谱。澳洲会出现上一季买了穿着挺好,下一季居然完全不搭界了。相比之下,澳洲本土的设计稀奇古怪,挂着看上去挺时髦,穿在身上却看着很别扭的挺多,除非你非要把前卫写在脑门子上。很多东西好像学生设计一样,有创意,但是又少了点从容。估计是裁剪水平也跟不上。
觉得澳洲好像有设计能力的人不少,平日里随随便便就是个还算不错的艺术家。听澳洲本地人说是90年代艺术类院校很热的结果。但是,从商业上看,又缺少能给本国设计者或者艺术天才向产业化发展的渠道。所以能人基本上都跑欧美发展去了。剩下的就基本上是爱好型的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澳洲人的运动服饰,估计不少人钱都花在那上了。堪培拉平日里骑自行车上班,几乎人人都是专业行头,还不光是安全帽什么的,是从头到脚全副武装准备参加国际大赛的样子。跑步,又换一套;划船,又换一套;登山,又换一套;游泳又换一套;钓鱼,又换一套;踢球,又换一套。就说这登山吧,衣服冬天一套,夏天一套,防晒一套,防雨一套,防风一套,防蛇一套,蚊虫叮咬一套。鞋、袜、背包、帽子都配套。登山如果还野营,那又一整套。这么多行头的开销也挺大的,比那些名牌也不便宜。
另外,澳洲的乡村范儿和英国的乡村范儿是有得比的。英国的擅长防雨,澳洲的透气性好,防晒。曾经在外出观鸟看到有人穿一整套outback 风格,搭配得好看上去太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