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商科教学我个人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比较符合学校的声誉,那就是实用有针对性,对于就业有很好的铺垫作用。我个人修的是Master of Business, Specialized in Marketing。现在毕业了在工作上面运用起来,感觉还真的是对得起昂贵的学费的。热门的(百分之90留学生的首选)Accounting我没修过,所以我不太清楚这门Major的质量,但据我同学反映,感觉也很不错。但是莫纳什的商科教学在我看来略为死板,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不是特别热衷于互动。例如很多老师就满足于在Lecture授课,以及在Toturial对Presentation作出打分或者写下评价。另外莫纳什的教学进度非常快,并且对于基础知识比较重视,如此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对很多刚从国内来的学生来说,这种赶语言和学术上的进度,很容易就会成为海外版的国内高中生活。
再者我想说下学习态度。前两天我还接到一个校友会的回访电话,问问我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后来人的。我想了半天说了这么一句:In Monash, You Should Always Aim Higher。怎么解释呢,既然大家都知道Monash有偏高的挂科率,课程的压力也挺大,例如我甚至还可以想起来有数不完的Double Pass。如果你只想着“算了随便混混吧我就拿了Pass就行”,一般情况下你已经跟Fail握手了。请大家就读之时,一定要朝着HD去努力,不见得你就能拿到这个分数,但至少这个态度绝不会产生低分飘过的结果。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第一学期结束之前期末疯狂的努力当然你可以说是被逼的,甚至直到一个月后我还能想起这门课的一切。然而这样的态度带来的结果从未让我失望,大部分课程结果很好。这样的经历就算是形势所迫,也会对你以后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不是吗?
3 个回复
单小枫
赞同来自:
当我去年这个时候还在国内的时候,有很多朋友问我去哪个国家,哪个大学,什么专业,这似乎是对每个出国的学生都是标准格式的问卷,而当我说出Monash的时候,80%的朋友并没有听说过,为数不多几个知道的,一是有亲戚朋友在monash,又或者是有旅澳的经历。当时我就严重怀疑,monash好歹也是世界前100的学校(甚至有几大科系世界前20),却不是在中国人心中的名校。一般在概念中,有实力就是有名气呗。比如,剑桥,牛津,再比如在中国商科学生心中务必向往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甚至有一段时间,我都想用我3.3的绩点重新申请悉尼大学。够有名气了吧!
但是我怕麻烦,重新递交一遍材料很闹心,去了再说,就这样踏进了MONASH 的大门。
事实证明,我并没有来错地方。
1.建筑与学校面积
建筑风格,因为我并不是学建筑的,说不出个123来,我只能从最最简单的视觉感受来讲,学校的建筑很“凌乱”,凌乱是因为各个学院的有自己的风格,比如工程楼的整体就像国内建筑工地的移动板房,简约而不简单,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不像悉尼大学,一砖一瓦都有历史的气息。而MONASH正是因为凌乱,给人一种活力的感觉,不拘泥于一沉不变,而是用夸张的建筑形态勃发出内在的张力。请参考CLAYTON校区的新建成的工程信息楼。恩。应该是工程楼。哪种风格更好,那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啦。
学校的总面积是全澳洲的最大的。学生也是最多的。毫不夸张的说就是绿树成荫,绿草成毯。冬日的正午,你会发现很多的学生都在在草地上喝着咖啡,看着书,或是和好友们聊着天,享受澳洲人最钟情的阳光。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学生生活嘛。(图片来自网络,MONASH大学)
2.网络与基础设施。(含跑题内容)
当时在国内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要买账号上网,一人一号,学校虽然象征性的给开放了中国电信的无线网络,但是需要客户端登陆,那平板呢?那手机呢。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把monash的网络单独列出来一块,学校很好注重了用户体验,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拿出手机,平板,满格的WIFI信号都能随时接入网络。有人说我们学费贵,做到这点是应该的。对,没错,是应该的。但是国内的大学连这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不是吗?国内的大学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或者说根本的懒得做。宁愿多种几棵领导喜欢的树,也不愿意维修学生寝室内4个端口坏掉的那三个。(我就读的是国内二本的大学,而且是新校区。--|||| )
在学校的任何一台公共的电脑,未完成的文稿,作业,图纸,收藏的网页等等,都可以在学校的其它的任何电脑进行无缝对接,甚至跨校区也可行。这大大解决了外部可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麻烦,拔插使得硬件损耗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有一次我并没有带电脑,而是空手到学校的计算机上完成我的作业,第二天换个校区换台电脑接着写。有朋友又说了,这技术实现很简单。对,很简单。国内的大学没有实现不是么?
{{{{ 建设的好不好,国家发不发达,并不是体现在某一种高科技,某一项闪光的东西所反映,决定这些的永远是平均水平。所以别拿GDP总量来比,平均水准在哪里?在澳洲这个没几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度里,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有对应的安卓,IOS的APPS. 城市APP,学校APP,景区APP,运营商的APP,超市的APP的层出不穷。也许这就是发达国家应该有的样子吧。曾经有个同学在建设银行工作,在朋友圈分享了建行的手机APP,并且吹嘘了几句,我便开玩笑的回复了一句,“澳洲的COMM bank 的手机app的使用体验,再给建行几年也未必能做出来. 不是银行的IT不行,而是根本没有人用心做。" }}}}(跑题的内容,写这段文字的时候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对了,MONASH的手机APP 是全球高校智能APP 的第一名。有时候,细节真的可以决定成败。
接着说。
3 同学以及老师。
墨尔本本来就是多民族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听到100多种语言,在这种多元化的城市里的学校,不用说肤色啦。各种肤色都有,保证色谱上的每一种都有。同学一般都很友好。
给上LECTURE 的教授一般情况下都是大牛,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和威望,上小课的教师一般都是在读的PHD 或者是专职讲师。
4 自由与真理。
”一把剑,一本书“这是刻画在我们学校校徽上的两个图案。我想大概就是自由以及真理的意思吧。因为真理使尔自由。
我上的第一堂课。老师便说,我们要学习的并不是我所讲的内容,而是学会质疑,学会反驳,学会提问,学会寻找真理。你觉得我上的不好,你可以转身离开。学什么,怎么学完全在于你。
这与现在正在看我写的东西的你一样,无论看多少书,体验不在你,思想不在你,行动不在你,那这些和你有什么关系呢。看再多小说,你也无法变成剧中的猪脚。
如果你看了我写的,觉得MONASH真是好,那你错了,全球大学千千万,单纯看的看排名,我相信比monash更好的还有几十所, 我想说的是,如果我写的能吸引你为出国念书而再次拿起考雅思的五彩鸭蛋笔,那就够了。
曾经有个同届毕业的同学说,“我们都工作了,你还留学,用爸妈的钱........”
而我说,“你没有来过,你永远不会知道墨尔本的天有多蓝,ST kilda 的海水有多清。甚至 在CLAYTON MONASH校区11栋楼下的那个咖啡,有多好喝。值得从纽约飞过来品尝一杯……”
欢迎其他同学补充哟。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上面诸位校友们回答真的是很提神,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商科硕士学生,我来简单描述一下就读的良好体验和一些个人觉得的不足之处。
首先,是各个Campus。其他澳洲学校,例如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我也经常去,莫纳什的校园相比之下没有那么古老的历史,也没有那些很有历史痕迹的建筑。但是各种设施十分齐全,比如Clayton校区。所以什么校园生活方面大家完全不用担心。业余生活呢,反正在这里没钱就自己做饭,锻炼成厨神算计着吃。有钱的话各国美食,尤其是华人餐馆,从Clayton到Caulfield这个范围之内,或者去City(火车和开车都不远),都是你的选择。其他各国口味美食,更是数不胜数。
其次,商科教学我个人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比较符合学校的声誉,那就是实用有针对性,对于就业有很好的铺垫作用。我个人修的是Master of Business, Specialized in Marketing。现在毕业了在工作上面运用起来,感觉还真的是对得起昂贵的学费的。热门的(百分之90留学生的首选)Accounting我没修过,所以我不太清楚这门Major的质量,但据我同学反映,感觉也很不错。但是莫纳什的商科教学在我看来略为死板,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不是特别热衷于互动。例如很多老师就满足于在Lecture授课,以及在Toturial对Presentation作出打分或者写下评价。另外莫纳什的教学进度非常快,并且对于基础知识比较重视,如此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对很多刚从国内来的学生来说,这种赶语言和学术上的进度,很容易就会成为海外版的国内高中生活。
再者我想说下学习态度。前两天我还接到一个校友会的回访电话,问问我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后来人的。我想了半天说了这么一句:In Monash, You Should Always Aim Higher。怎么解释呢,既然大家都知道Monash有偏高的挂科率,课程的压力也挺大,例如我甚至还可以想起来有数不完的Double Pass。如果你只想着“算了随便混混吧我就拿了Pass就行”,一般情况下你已经跟Fail握手了。请大家就读之时,一定要朝着HD去努力,不见得你就能拿到这个分数,但至少这个态度绝不会产生低分飘过的结果。我还清晰地记得我第一学期结束之前期末疯狂的努力当然你可以说是被逼的,甚至直到一个月后我还能想起这门课的一切。然而这样的态度带来的结果从未让我失望,大部分课程结果很好。这样的经历就算是形势所迫,也会对你以后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不是吗?
上面的回答中大家也提到了莫纳什在澳洲雇主中的良好口碑,这点的确不假,2014年的统计如下。澳大利亚八大名校最新就业率出炉
新南威尔士大学 86.3% 昆士兰大学 81.9% 莫纳什大学 80.1% 西澳大利亚大学 79.7%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78.9% 墨尔本大学 77.0% 阿德雷德大学 75.5% 悉尼大学 74.9%
因为UNSW和UQ的理工科赫赫有名,我姑且认为以商科和IT见长的莫纳什出来的学生,还是非常有市场的。但是,这些统计是基本基于Local学生的情况,留学生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例如我曾经找了几个月工作都回音寥寥。我之前在国内也有很多的市场经验,莫纳什平均分还算不错,但也没感觉这里雇主看到我的莫纳什简历会格外重视。原因是本地公司(包括华人创办的公司)只愿意招有PR的人才和Citizen,这和大部分留学生找工作的目的(雇主担保获得身份)相矛盾。
那如何才能在没有身份的情况下找到公司为你担保身份呢?我也询问过一部分在Local的公司里面混的很好的华人以及Asian大牛,答案就是有十分过硬的本事和十分出众的口语,还有上学期间在Local里面建立一定的人脉。矛盾的是,由于学校学业压力大,Social, Sleep,
Study一般最多只能选2个,往往被忽视的就是说Social,因为八大的重修费实在是太高而且挂科面子上也挂不住。所以不是不可能做到,就是难度太高。那些做得到的人,往往是不可能被好公司忽视的。我衷心的祝愿每一位来这里读书的朋友能有志达成如此成就。
所以综上所述,本着学术的目的我觉得来Monash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你有PR的情况下。如果只是为了学成回国发展,我个人建议去墨尔本大学,毕竟在国内而言,墨大名气更响亮。一句话:请在来到澳洲之前就明确好是走是留,这里不存在随心所欲的想留就留。不就读移民专业中途改变主意去拿身份,付出的代价可不是两三倍的金钱与时间,还有极大的心理压力。
请有意知晓留学生的毕业后状况可以移步澳洲留学移民排雷文 - 占士邦的文章 - 澳微帮专栏
谢谢大家
ericlu24
赞同来自:
曾有好事者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让在澳的留学生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大学,绝大多数Monash学子都眼含热泪的选择了挂过。是啊,没人能忘得了在这所学校被修楼和挂科支配的恐惧。1字头的商科必修课挂科率就已经在三成左右,部分像法律和金融的课程甚至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百分之四十几。在这个没有补考制度的校园里,每逢期末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你会看到打印机前排起的长队。会看到巡视在图书馆里,随时准备把离开座位太久的人的东西收走,给别人腾位置的工作人员。甚至还能看到住在T楼通宵奋战的勇士,早起洗澡刷牙。
高挂科率,为Monash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收入。不得不说,Monash是一个财政非常透明的学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校看到自己重修费的去向,因为它一直在修楼。Monash的学子们也因此得名澳洲邵逸夫。从当年让我们imagine了一年多才建好的操场,到现在满目疮痍的图书馆。我们的大学生活一直是有挖掘机和钻头陪我们一起走过。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难免会有个头疼脑热,急火攻心,你想申请延考吗?no way 我就亲眼目睹过一个少女住院两个月,最终还是被Monash以病的不够严重为由,深表遗憾的全过程。我们的母校就是这样的贴心,时刻提醒我们在学习之余,要保重身体。
除了声名远播的高学费、高挂科率,高能反转也是这所神校的一大特色。今年三月,墨尔本出现了骇人听闻的黑人帮会火拼事件,在此之后各类抢劫、殴打留学生的新闻成为了朋友圈每日分享的主要内容。那么在这样一个节骨眼上,Monash也非常贴心的推出了夜考新政策。当我看完这条消息,猛掐了一会人中之后,耳畔就悠悠的出现了赵忠祥老师的声音:秋天来了,又到了黑哥哥们狩猎的季节。声音依然是那样的低沉且性感。哎…有夜考的朋友们多加小心吧,黑灯瞎火的也没人看就别露富了。冬季夜考推荐出装:光板没毛破烂袄,抗寒保暖雷锋帽。拖鞋秋裤身上着,手拎兜子别背包。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这些在Monash却并没有什么体现。这学期学校一改往日抠抠搜搜的状态,突然要给每个在校学生赠送一台价值72刀的计算器。是不是感觉总算见到回头钱了?事实证明我们在神校面前还是太naive。排了几个世纪的队,好不容易取到之后,真的是一脸懵逼。这是个啥…打量着这个计算器,我的思绪飘到了美丽的辽宁省铁岭市象牙山村,大脚超市的门口。这苍劲的造型不就是农村小卖店用的带音乐,带语音,二加四等于六,归零归零那玩意吗?低调奢华的黑色外壳,仿200块钱诺基亚的真实触感,一键三功能的极致体验,处处都彰显着我校的独特品味。“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啊”这句歌词不只适用于吃火锅的时候,同样适用于在找这个计算器上那些功能键,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的时候。应对学生们的集体抗议,学校居然还推出了workshop来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计算器。哎…只想说赶紧毕业吧,再不毕业我们可能就只能背着算盘,去上珠脑速算workshop了。
买书也是澳洲留学生一笔很大的开销,见惯了国内教材那种小册子似的教科书,再看这边随便一本一二百刀像辞海一样厚的书真的是吓一跳。在国内上学的时候,书包轻飘飘。现在每天带上一两本教科书在路上摇摇晃晃风骚的的走位,就像背着的是个炸药包。然而不买也是不行的,老师的扑克脸严肃的说辞,永远会让你觉得如果不买书,那就是输在了起跑线。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打开过这些书呢,即使是open book,在最后时刻我们也往往选择了相信自己整理的笔记,而不是这些未曾谋面的学术大咖。墨尔本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他们可以两年也盖不完一栋楼,却能手脚麻利的每学期推出一本新书。于是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我们就在求购新书而不得中开始,在旧书砸手里卖不出去中结束。
Monash就是这样一个又爱又恨的学校,你会痛骂它的挂科率,却也会在未来感念它对于你拥有扎实基础的帮助。你会吐槽它蛮不讲理的强制使用新计算器,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新计算器是CPA,CFA考试专用,学校也是希望我们能提前适应。无论我们自己再怎么吐槽自己的学校,也容不得在外人嘴里吐露它的半个不好。Monash的生活虽然疲累,但也许也只有疲累才能给我们带来大学应有的感觉。假如真有那么一天,我们毕业了。不用再大早上窜上去往学校的火车占座,不用再中午站在街角纠结中午该去哪家餐厅门口排队,不用再晚上从被窝里一个前滚翻去做差点忘记的quiz,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孤独。或许很多年后,再去试着想起在Monash这段“苦难”的经历,也只是缓缓点燃一支香烟,咽下一口寂寞,想起那天夕阳下K楼前大草地上撒欢的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