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教育】澳洲,也一样逃不过“学区房”枷锁,教育资源真的要明码标价吗?
授权转载自《澳洲财经见闻》
本篇共5522字|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
前
言
学区房政策是指,通过对学区的划分一时间似乎解决了教育不公的问题,但学生都能就近就读名校或者重点学校。而事实上,学区划分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教育不公,仍然是个问题。学区房政策的本质是把教育资源和商品住房挂钩。这种捆绑式流通在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考验着不同家庭钱袋的深度。
换而言之,学区房买的不仅是学校门票,更是阶层晋升的入场券。谁也不甘心、也不敢在这场资产盛宴中置身事外。
不论在国内还是在澳洲,一样逃不出争夺学区房的焦虑。
中国人到底是不太认命,因此总期待下一代活得更鲜亮,也更相信能够攥在手上不被轻易夺走的实物,无论银子还是房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有国人的地方可能就有学区房。说到底,学区房,或者望子成龙,其实也是把自身成功欲望的白银枷锁温柔地套在下一代身上。
其中,比起刚需、改善性住房等概念,学区房更像是一个精妙隐喻。在资源不均等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比如教育),要拿到竞争资格(比如入学),就要更多资本。
为争夺优秀的教育资源,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近年来国内学区房的房价居高不下,学区房也成为中国最热的社会性话题之一。那么,在澳洲是否也有学区房的概念?澳洲家长也如此热衷学区房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澳洲受欢迎的公立学校和严格的学区规定正形成贫富隔离的恶性循环,致使很多贫困学生无法就读这些院校。澳洲现在也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不公问题。
阅读导航
一、新州公立学校现“贫富之分”,择校已蔚然成风
二、新州知名公立中学:家长赞助费超50万澳元/年
三、“学区房”成为家长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利器
四、澳洲教育资源同样紧迫
新州公立学校现“贫富之分”,择校已蔚然成风
澳洲受欢迎的公立学校和严格的学区规定正形成贫富隔离的恶性循环,致使很多相对贫困学生无法就读这些院校。新州中学校长委员会主席普雷斯兰对此称,澳洲现在面临的重大挑战是社会经济状况较高的家庭和较低的家庭之间缺乏公平。
近期,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育学讲师Emma Rowe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教授Christopher Lubienski在《教育政策》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买学位/买校友现象背后所折射出的公立学校贫富之分”的研究报告。
根据这份研究报告,澳大利亚最热门的公立学校及其严格的学区规定导致“贫富隔离”现象加剧。一方面,家庭贫困的学生无法入学。另一方面,富有家庭的孩子享有就读当地最好教育机构的特权。
有限的教育资源往往意味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小孩享有的教育资源越多。那些热门的公立学校往往有着严格的学区划分规定。好的公立学校往往对口的地区是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澳大利亚本地人口比例较高、“无特殊宗教信仰”人群比例较高的住宅区。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中学校长委员会(NSW Secondary Principals' Council)主席Chris Presland说道:“澳大利亚目前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高社会经济阶层和低社会经济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就是挑战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公立学校中的所谓‘贫富/贵贱之分’日趋严重。”
文中,两位学者对公立学校贫富之分水平进行了研究。据悉,公立学校学区可划分为:“热门”(等待名单爆满)和“均衡/冷门”(有空缺学位)两大类。
研究发现, 社区的富裕程度与该社区学校的受欢迎程度存在直接的联系。
Rowe说道:“大部分私立学校通过种族或收入对学生进行划分尚无可非议。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公立学校中也存在这种‘高度阶层隔离’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一些学龄儿童根本就没有就读某些公立学校的机会。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与资源相对欠缺学校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势必将对澳大利亚的教育平等产生不利影响。”
澳大利亚家长与公民协会(The P&C associations)北悉尼主席David Hope针对目前公立学校存在的“贫富之分”表示说:“不同背景的生源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有助于不同经济社会阶层群体之间的融合。”
Rowe指出,目前在澳大利亚,如果家长想要送自己的小孩上热门的公立学校,他们往往必须为此提前多年进行计划,甚至必须为了能够享有好的就学机会不得不搬家。
他说:“其他国家与澳大利亚不同,公立学校之间并未太大差异。家长往往会选择送孩子就近入学。而在澳大利亚,学生家长普遍认为,不同公立学校之间的差异显著。他们不惜卖掉房子,举家迁居以实现让子女就读他们心目中所谓的‘好学校’的梦想。这种行为在澳大利亚非常常见。”
两位专家的研究报告指出,澳大利亚各大公立学校必须为非对口学区的学生留出至少10%的入学名额。为此,我们的入学名额分配方式应采用盲选的形式进行,而不是基于各项考试的竞争形式。
新州教育部长Rob Stokes表示,所有学龄儿童均享有就读本地学校的权利。新的教育经费拨款安排是导致公立学校贫富之分扩大的原因之一。
他说:“公立学校的招生情况实际上从侧面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地位。目前澳大利亚“买学区”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受家长观念影响,另一方面,澳联邦政府有关学校经费拨款政策的不当也是导致学校间差异扩大的原因。
在芬兰有一句俗语,最好的学校就是最近的学校。当地学校并没有公立私立之分。因此,澳大利亚想要实现教育的均等,经费拨款分配制度仍需进行改革。
两位专家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报告指出,澳大利亚的教育政策不当导致很多学生家长不惜一切代价为孩子择校。
Rowe也认为与其说是家长的选择导致了澳大利亚公立学校贫富之分问题的发生,不如说是政府的经费拨款政策不当催生了这种怪相。她说:“澳大利亚政府政策引导形成了一个拼爹的怪圈。”
新州知名公立中学:家长赞助费超50万澳元/年
澳大利亚新新州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部分公立学校收取的自愿性赞助费/建校费超过50万澳元/年。其中,22所中学所收受的自愿性赞助费比1764所学校的总计赞助费款项还多。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据费尔法克斯传媒对新州教育部数据的解读,2016年,1%的公立学校收取的学生家长捐赠总计10,256,737澳元,堪比其他79%的学校从家长处所得的10,229,394澳元。
新州择校率最高的一所高中,悉尼男子高中(Sydney Boys' High)2016年以自愿性赞助费和科目费形式从学生家长处共筹集了1,389,677澳元。该数额还不包括“家长与公民委员会(Parents and Citizens Associations )”提供的经费。
北悉尼女子中学(North Sydney Girls)、悉尼北海岸中学(Northern Beaches Secondary College Manly Campus)和北悉尼男子中学(North Sydney Boys)筹集款项均超过50万澳元。与此同时,樱桃溪技术中学(Cherrybrook Technology High)和埃平男子中学(Epping Boys)从家长处筹集的款项也接近50万澳元。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教育学教授Emma Rowe指出,家长捐赠使得新州学校之间不平等差距加剧。因为,那些位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更容易从相对富裕的家长处获得明显更多的资源。
他说:“在我看来,家长缴费必须得到监管。一方面,政府政策并不鼓励向家长收取自愿性赞助费/建校费的方式。另一方面,如果家长缴费没有上限规定,不平等现象将会日益加剧。”
根据Rowe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新州最受欢迎的公立中学以及这些学校严格的学区规定导致了“隔离圈”的形成。换而言之,即使上“好”的公立学校需要另行缴费,很多家长也不得不不惜血本为孩子择校。
Rowe说道:“受访家长表示择校费用是家庭所面临的最大压力。通常情况下,如果家长有钱,这些家长根本就不需要择校。因为这些家长早就购买了学区房指标。”
家长们表示,像Cheltenham Girls' High等知名的公立高中往往有着很长的等待名单。家长要么选择提前缴纳自愿性赞助费,要么就只能冒着子女无法就读该校的风险。今年,澳大利亚女子高中Cheltenham Girls 7年级的赞助费为690澳元。
新州教育部发言人却表示,Cheltenham Girls女子高中的经费来源并不依赖于学生家长缴纳的赞助费。他说:“Cheltenham Girls女子中学7年级新生名额一般在8月份得到确定。家长一般会在12月份“7年级迎新日”受邀缴纳赞助费。”
根据悉尼男子中学(Sydney Boys High)官网通知,2018年7年级至9年级的赞助费为2347澳元。如果家长选择在迎新日全额缴款则可享受200澳元的折扣。
新州教育部发言人表示,学校可以通过收取赞助费,以“提升目前的教育课程水平”。他说:“新州所有公立学校的赞助费和科目费都是采取自愿缴费的形式,完全由家长自行决定。目前,任何公立学校都没有要求学生必须缴纳最低的课程费。学生入学也并非取决于赞助费缴纳情况。”
据悉,去年新州公立学校筹集的自愿赞助费超过6600万澳元,平均每所学校3万澳元。
“学区房”成为家长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利器
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因此学区房成为众人眼中的“香饽饽”。在澳大利亚,除了购买和租赁学区房,一些家长甚至还会伪造住址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名校念书。
早在2014年《悉尼先驱晨报》便有报道指出,悉尼的家长们十分迫切地想将自己的孩子送入成绩优异或广受欢迎的公立学校念书,为达到这一目的,不少人选择采用一些极端方式,比如:伪造欺诈性文件声称他们住在学区内。而在一些家长论坛中,也常常有人支招如果利用入学规则的漏洞,包括可以“借”一个陌生人的地址。
新州一些家庭却不惜提供虚假的学区房屋租赁文件以骗取入校资格。
据每日电讯报报导,新南威尔士州顶尖公立学校之一的Cherrybrook Technology High School,发现有家长谎报地址证明,以图使孩子能被学校录取。该校校长约翰逊(Gary Johnson)说,他把几个父母为了让孩子入学而做假的个案报给了警方 。
根据教育厅的招生指南,学生家庭居住在学校招生学区范围内并能提供合适的文件,包括地址证明,小孩就能注册入校。
房屋中介Ray White 在切瑞布鲁克的持牌人克兰福德(Andrew Crauford)说,有业主和租户多次来问他能否提供一个虚假租赁合同交给学校,但他告诉他们这是违法的。
克兰福德说,Cherrybrook Technology High School已几次打电话给他的办公室,来验证租赁合同的有效性。
在澳大利亚其他地区,同样的情况也屡屡出现。据《黄金海岸公报》报道,黄金海岸地区的不少家长也选择租下一套他们永远也不会居住的学区房,只为送孩子进入当地广受欢迎的学校。
还有一些家长为送孩子入学,选择伪造租赁合同,使用别人的住址或声称自己和朋友居住在一起。这种孤注一掷的手段得到了一所顶级公立学校校长的证实,他声称租房骗局所需费用比在支付普通私立学的学费便宜很多。
在墨尔本同样的情况也让学校和教育部头疼不已。由于不少家长通过伪造住址、租赁学区房的方式送孩子入学,几个学校今年招生人数已超过学校的接纳能力,他们担心每个班级的人数会变得越来越多。
一位家长称,学校今年新增的教室使用已经达到极限,现在学校不得不计划明年将图书馆和多功能房间也作为教室使用。她说:“我们可能成为维多利亚州唯一一个没有图书馆和多功能房间的学校。”
维多利亚州教育部长詹姆斯·梅利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抨击,呼吁家长立刻停止以欺骗的方式送孩子入学。他称:“这种行为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没有益处。家长们应该按规矩办事,如果你被指定在该区,你才有权送孩子去那里念书。”
墨尔本南亚拉小学校委会主席杰森·比斯屈表示由于学校的全国读写算数统考(NAPLAN)成绩优异,使得学校成为很多家长的心仪选择。而一些没有居住在学校所属学区的家庭,就开始通过租学区房的方式让孩子有权入学念书。他称:“我们有证据表明,有些家庭为入学租下一居室房屋,但家里却有5口人,3个孩子和2位成人。很明显,他们实际上并未居住在此。”
为了应对此情况,学校家长会委员们希望教育部能建设新的教室。同时,他们要求家长们签署一份法定声明,说明在孩子就读期间他们准备居住在该区,一旦搬迁将告知学校。
据维多利亚州房地产学会去年年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南亚拉小学学区附近的房屋均价比其他地方高出24.45万澳元(约合人民币127万元)。
根据一项最新报告显示,在悉尼热门学校周边购置住房更是不易了,一些公立学校附近的房价较去年最高飙涨了三分之一,大多涨幅超过20%。
最新的《Domain学校周边房价报告》显示,在截至2016年10月的前12个月中,相较于整个悉尼地区房价1.5%的增长,悉尼增长最快的10个学校周边的房价涨幅超过了20%。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Domain首席数据科学家鲍威尔(Nicola Powell)表示,这对于刚晋级父母的族群来说,这是个挑战,靠近一所好的公立学校能极大改变那些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命运。
澳洲教育资源同样紧迫
在澳洲各首府城市,尤其是悉尼和墨尔本,楼越建越高,越建越多,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但是在一些城区的公立学校中,教育资源却原来越来越不足。其中优质学校云集的悉尼北区,更是公校人满为患引起了当地居民和家长的极大不满,一些公校无奈之下,要么考虑在地下修建教室,要么考虑建高简易教室,以开拓更多的空间容纳更多的学生。
新移民的增加、婴儿奖金(babybonus)、各种原因导致一些学生退出私立学校进入公立学校、新的家庭不断涌入一些热门就读或者居住、职业女性生育率的不断上升,加上一些学校指南网站给家长们提供学校信息促使家庭搬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地区,种种因素使得一些地区的公立小学,尤其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公立小学人满为患。
悉尼北区的公立小学已经人满为患,阿塔蒙(Artarmon)、北桥(Northbridge)和车市活(Chatswood)等地的学校人数都大大超出了预计水平。威乐比公立小学(Willoughby Public)和威乐比女子中学(Willoughby Girls High)共享的校园里的学生人数超过了2000人,而这片3公顷的校园本应只容纳450人。
悉尼北区的一些公校的人数增加惊人,不单单只是威乐比公立小学。新州教育厅的数据显示:LaneCove West小学的入学人数在2006年到2012年间增加了83%。同期Northbridge小学增加了48%,Neutral Bay的增加了36%,CastleCove的增加32%,NorthSydney示范小学增加31%。
从2011-2015年每年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新州公立学校的总入学人数逐年递增。仅以2014年和2015年为例,新州公立小学的总入学人数在2014年是459455人,到了2015年则增加到468754人,总共增加了9299人。
一些家长表示,与此同时,和学校拥挤,基础设施不足对比鲜明的是,在这些热门学区,高层的住宅一栋接一栋建立起来。新州政府的都市规划是不断在下北岸、中北岸和Ryde地区开发新的住宅。
仅以车士活(Chatswood)为例,在过去的数年间,便新增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数幢,与此同时还有数幢同样是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在建中。这意味着数百上千个新的家庭在此居住,但是无论是托儿中心、课外托管或者公立学校的设施却基本没有增加,这无疑增加了许多家长的担忧。
结语
争抢学区房的背后,可以说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导致的。
但家长教育理念的落后,也是一大原因。把最好的给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什么是最好?恐怕不一定每个人都明白。是好吃好喝的物质供养,还是一套价格高昂的学区房?其实,父母以身作则的教导,对孩子良好三观的培养,比一套房子来得重要的多。
当然,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事情在当下的确存在,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澳洲,我们也无法回避。但对父母来说,不应片面放大这一差距的意义。
没上成名校,并不意味着这辈子就完了。就算上了,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话题,没有家庭的参与,没有父母良性的互动,再好的名校,也无法让你一生无忧。
学区房之痛的背后,折射的是大众社会的成功焦虑,直指当下社会对成功价值判断标准单一的痛点。
对孩子来说,什么意味着成功?恐怕现在大多数家人会为“成功”加上“上名校、靠双百、拿证书”等。似乎做不到这一切,孩子的未来就只能在黑暗中摸索。
如此单一的评价标准,不但让成长之路变得逼仄,整个社会也因此变得浮躁而残酷。越来越快的节奏,越抢越少的空间,把人们心中仅存的一丝美好、一份平静榨得干干净净。
但是,对一个成熟的社会而言,本不该如此。谁都想登上金字塔顶,但不可能人人如愿。那是不是只有登顶者才算成功呢?成功的标准是多元的,你为梦想努力了、付出了,不管登到哪一层,都是成功者。
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社会中,每个人都应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成长道路的权利。只有成功的标准多元了,才能给更多的人以实现自我、体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这样,不但能给个人以幸福感,整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平和而有温度。
从个体而言,不要用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人生。社会也应变得更加宽容,给每个人以选择的空间,给人生以多元的选择。这既是对人的尊重,也代表着一个社会文明与成熟的程度。
本文作者:Cynthia高晨曦,Anna阳映红
图片制作:Chloe Liu
参考文献来源:
http://www.smh.com.au/national/education/shopping-for-good-public-schools-in-nsw-reinforcing-equity-gap-research-20170626-gwyqtb.html
http://www.smh.com.au/national/education/parent-contributions-top-500000-a-year-at-leading-public-schools-20170708-gx7by1.html
【澳洲暴走早报】悉尼单元房租金首次赶上独立屋!APRA宣布上调银行储备金,或引发利率上调!贝拉米奶粉复牌大跌!失业率不变澳元飙升
【创业故事】史上最懒外卖公司,每单最少点够4顿饭起送,却被疯抢,月销25万单!
【财富人物】欠债8000万,老夫妻怒开一家小超市,却靠凌晨5点扫大街年赚7.8亿!
【澳洲暴走早报】澳洲政府即将对$1000刀以下网购商品征税!政府新规限制Uber乱要价!中国房价增幅放缓,澳元两年新高!
【人物故事】牛逼!搬砖工人卖尿给日本人,居然卖出了100家公司,扔下500亿,60岁还跑到沙漠去种树
【基因产业】这个让人长命百岁的行业已被点燃,但大部分人对它一无所知
【详解空置】原创 | 澳洲版“房产空置税”来了! 海外买家又成“活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