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Netflix 出品的一部丧尸题材片,潮爷马丁·弗里曼主演。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莫莫莫莫莫莫莫
赞同来自:
今天下午刚看完这个电影就滚过来搜
结果没人答?那我就做个吃螃蟹的人吧
这部剧由短片改为电影 从7分钟到105分钟
交代了整个故事 处理的也更巧妙
人物塑造的也更加丰满
我是个丧尸迷 喜欢看丧尸这类电影
但是看了这部剧 没有那种紧张刺激感
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 与爱
打着丧尸电影的幌子 内里却表达着爱与人性
很熟悉 是不是有点像《釜山行》
但它比《釜山行》更催泪
…………………分割线…………………
我泪点低 看这部剧的过程中一直在抽纸
不得不说潮爷的演技是真的好
说实话 在此之前 我看除了夏洛克之外他参演的剧都没有那种代入感 很出戏 但是看完这部剧 潮爷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
而这部剧也不仅仅是部丧尸片/不合格的丧尸片 因为它里面丧尸的镜头相比于丧尸类电影简直是少之又少 它更多的是在描写父母对孩子的爱/更侧重于父爱 妻子对丈夫的爱 孩子 孩子对父亲的爱 以及人类之间的团结
1.为了孩子 安迪和blue可以去未知的领域探险
2.blue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丧尸 坚持要下车 怕伤害到安迪和女儿 在变为丧尸前 用手在车窗上写着 Save her
3.图米明明很害怕丧尸 却仍要守着爸爸 她怕妈妈以及族人会发现他 在安迪发现爸爸后 用自己的血引着爸爸回家
4.在河边的一家人在看到安迪后拿着枪让他走是害怕他是丧尸伤害他一家人 当他第二次去见那一家人时 他们已经成了丧尸 正在给自己挖坑 想让自己体面的死去 并给了他六颗子弹 让他帮忙杀死自己 那都是自己亲爱的人他下不去手
5.安迪在妻子变成丧尸后 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那一段靠着车内心挣扎的戏演技超赞 但他还有女儿要照顾 她还那么小 于是便开始了负重前途 图米缅怀爸爸不愿离开但他担忧她的安危 对比天然气的那个人 为了自己把战友都锁起来 霸占同事妻子 鲜明的对比
最最最最最感动的一段就是最后结局那点
为了让女儿到达安全的地方 利用丧尸喜血腥这点 让图米拿着长棍吊着肉促使他前进 即使我成了丧尸 我忘了所有 但我从未忘记过爱你
在到达安全点后 智者要刺死他 图米却让智者等等 在安迪鼻子前喷了喷妻子的香水 我做到了你最后的要求 现在我来见你了 而安迪也被树藏 而他的头顶上是妻子为女儿做的玩具
当人们抱着blue的时候掀开了她的衣服 发现她的肚子上写着:Thank you 谢谢你救了我的女儿 谢谢你又让我有了希望。
……………………分割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而我愿意为你负重前行
Mars
今天刚在腾讯新闻上看到推送这边电影,比较感兴趣,结果没找到完整版,都是只有7分钟
外星人
短片不挺好的吗,干嘛非要硬抻这么长???
腹黑电影
还记得前段时间小黑强烈推荐给你们一部7分钟的短片——
负重前行
2013年上映的「负重前行」在网上迅速爆红,感动了无数网友。
短片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一个被丧尸咬伤的父亲。
在自己有意识的最后3小时,把孩子送往18公里以外的安全区得以存活的故事。
尤其是最后,父亲把孩子背在身后,用皮带捆绑双手。
扛着一根木棍,木棍另一端系着一个装着腐肉的袋子。
以此来吸引尸变的父亲,不断的前进。
最终,以孩子的存活,父亲死去而结束了整个故事。
全片没有激烈的打斗场面,没有让人心惊肉跳的丧尸大战。
甚至都没有几句台词,可看过的观众无不被其深深的感动。
整部短片给人的感觉就像它的别名一样——"父爱无僵"。
2017年,短片「负重前行」的导演本·豪林和尤兰达·拉姆克将它拍成了105分钟电影版。
由于之前有短片打下的良好基础,这部片纸毫无意外的未播先火了。
同年在阿德莱德电影节上一经播出就备受好评。
随着不断流出的宣传片,以及片方的宣传策略。
这次电影版的「负重前行」很快就在豆瓣上取得了9.0分的成绩。
https://w.url.cn/s/A9djvn1 (二维码自动识别)
这一下更是激起了网友们一阵阵的期待。
一时之间,在各个公众号和新闻上都打出了这样的标题。
超越「釜山行」的丧尸片。年度最温馨、最有爱的末日题材电影。
可见所有人都对这次的电影版信心满满。
然而,电影版「负重前行」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向观众们展现了一下什么叫: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数着日子一点点儿的忍着,终于等到了上映。
可短短几天的时间,该片在豆瓣上从9.0分跌到了7.3分
如果按着这个情况进行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肯定会跌破7分。
明明就是同一题材,为什么电影版和短片之间会相差这么多呢?
电影版的故事脉络和整体框架跟短片并无二样。
都是妻子感染,妻子咬伤丈夫,丈夫忍痛杀死变成丧尸的妻子。
然后在48个小时的时限内,父亲历经困难险阻,最终为孩子找到归宿。
不同的就是短片里的3小时变丧尸潜伏期。
在电影里变成了48个小时。
这点俺在之前介绍短片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填补电影的时长。
纵观以往的丧尸片、僵尸片主要是为了表现人性美好、人性丑恶的末世题材。
而这次电影版的「负重前行」很明显属于前者。
仅仅在中间插了一段人性恶,但并不深入。
影片开始营造了人人自危的末日场景。
病毒肆虐澳洲大陆,感染病毒的人会变成僵尸。
安迪(马丁·弗瑞曼 饰)和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女儿相依为命。
驾驶小船在相对安全的河上慢慢向着安全区航行。
好不容易看到岸边有一家活人,安迪兴奋地打招呼。
却被另一个男人掏出手枪恐吓。
这点也可以理解,毕竟在末日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自顾不暇。
跟所有的丧尸题材一样,剧中的主角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食物!
安迪一家在河上漂泊,食物严重短缺短缺。
直到某天,安迪发现了一艘弃船,在里面搜集到不少食物补给。
足够他们一家未来三个月的生存所需。
这样的套路相信所有的观众都猜到了后面肯定是要发生什么了。
这不,在安迪休息的时候,妻子也划着小舟到了那艘弃船上。
她本想帮丈夫找剃须刀,不料遭到袭击。
被丧尸咬伤,只剩下最后48小时存活时间。
为了心里仅存的一点幻想,安迪还是选择了登陆去找医院。
这个决定也正式的拉开了本片的序幕。
之后的剧情跟短片一模一样。
变成丧尸的妻子,咬了安迪,安迪也只有48小时存活时间。
在忍痛"解决"了妻子后,他孤身带着女儿上路了。
同样的情景,可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
可能是看惯了马丁·弗瑞曼以往的角色形象,他总是很容易让人分分钟就跳戏。
他塑造的本应该是一位为了家人要拼命努力的形象。
可他给人的感觉却相当的软弱,总是把想法隐藏在心里。
包括他在知道老婆已经没救了的时候,还死活都要去找医生。
按理说这应该是出很感人的戏码,可俺偏偏觉得他演的有点蠢。
从一部七分钟的短片扩展到一部一百多分钟的电影。
如果这其中不增加一些人物和剧情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俺觉得正是因为多出的这些人物,让整部片纸给人的感觉都变得拖沓了。
期待中的那些感人场景并没有出现,反而演绎的像是一场"托孤大戏"!
安迪先是带着女儿来到了救护点。
却发现所谓的"医院",只有一个年老有疾的护工。
压根不能给他提供多少帮助,于是他继续上路。
巧合之下安迪救了被困的维克。
维克居住在天然气厂,和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
看起来这里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应该可以把女儿托付给他们。
但很快安迪就发现,这个维克也不是善茬。
他打着自己的算盘,不断猎杀丧尸收集财富。
而那个和维克生活在一起的"妻子",不过是被维克囚禁罢了。
经历过一番看似紧张,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紧张的"越狱"。
他们成功的逃跑了。
这一次父女两人的"旅行",还多了一位土著小女孩。
安迪想要回过头去找最早遇到的那家人,让他们接受女儿。
可此时他们一家人都已经被丧尸袭击了。
正准备着自己解决自己呢!
自己的"托孤大业"屡屡受挫,眼看自己的时间所剩不多。
关键时刻还是小土著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
在影片的最后也将短片中最感人的一幕搬了过来。
安迪在最后时刻将自己化身"永动机"。
背着女儿和小土著一路前行。
不得不承认,这一幕仍然是整部片纸中最最感人的地方。
可这也丝毫不能掩盖电影版「负重前行」的一些瑕疵。
刚刚小黑也说了,为了扩充内容而添加的人物,让人感觉很拖沓。
其实观众都知道导演是想表达那种安迪在绝境遇到不同人的状态。
可就是表达出来的效果却十分不理想。
有网友在看过之后形容:"就像是注水猪肉一样"!
看上去肉还是那个肉,可实际上已经再也没有肉味儿了。
再加上导演那些丝毫没有悬念的铺垫。
更是看的观众们觉得十分乏味。
讲真,一开始小黑也跟很多观众一样,期待着这部片纸。
可在真正的刷过之后,俺就彻底的失望了。
如果非要让俺打分,最多也就给7分。
而这7分还是冲着当初的短片给的。
看来改编短片,绝对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说是改编,可在品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一部几分钟的短片,只要有一次精彩的反转或者是一个精彩的点足以征服观众。
而到了改编的电影版中,只是有像这样一两个点,很难支撑起整部电影。
换而言之,这就跟从新创作剧本没什么两样。
所以,严格来讲这次的电影版「负重前行」算是一部很平庸的电影。
说是丧尸末日片,又丝毫看不到那种紧张凶险的感觉。
说是亲情片,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又不是很强烈。
整部片纸也就是开局和结尾稍微有点看点,中间部分空洞无力。
至于说超越「釜山行」看来是没希望了。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王孙
完全没有短片的精华
长片简直是一坨屎
整部电影90%在扯一些有的没的
这时对那时错
开头用“麦琪的礼物”式表达,展现安迪和妻子深厚的感情,我觉得挺巧妙的,一步到位。红衣小女孩和婴儿两方面共同缔造,让片名无论是《负重前行》还是《我的僵尸父亲》的含义都变得比短片更加丰富且牢固。
目前网络上批评声音主要指向该片不如短片节奏紧凑。的确,维克这个恶人的角色对比马丁饰演的安迪,同样在恶劣处境中,人性善恶泾渭分明,效果拔群,但跟维克纠缠过多,让影片重心稍有不稳。
不过本片虽然是将7分钟短片拉长至104分钟,但填充的几段故事、加入的人物尤其是红衣小女孩那条线可看性还是比较强的,而且对前因后果进行了延展,人物形象也变得细腻饱满。
在2013年短片引导下,本片故事线也算清晰,内核就是即将变成丧尸的父亲如何在人性尚存的情况下展现对女儿割舍不下的爱,只要这条主线立得住,短片的灵魂就没丢。
但我对结尾改编不满意,我一直在等一个跟短片契合的爆发点,最后发现这结局软绵绵的很无力。就好像我想吃奶油蛋糕,结果你一直抻着我抻着我,到最后给了我一张煎饼。
科特·李
长片人物塑造比短片丰满多了,会给观众更多的代入感,结局也会直接戳中泪点,如果先看长片再看短片,完全不会觉得短片精彩,我正好是属于先看长片,之后看了下短片,但我想如果我先看了短片,自然也对于剧情发展提不起兴趣,觉得不少剧情比较拖沓,而且完全对结局没有感觉,短片就如同剧透一样,再看长片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个人觉得可以从电影本身的角度对这部电影提出批评,但要和短片比较而批评,就没什么道理。
PS:个人泪点比较高,极少有能戳中泪点的电影,要我给这部片打分起码9分以上。
爱吃包子的玄猫
影片很少出现BGM,平均每个镜头切换的时间也比较慢,这种“静”与“慢”,把父亲所付的“重”显得越加沉重,父爱也越加深处。 影片的基调压抑低沉,父亲几次想要放弃,充满绝望,但在最后以自己作为丧尸,完成女儿最后一趟旅程,父爱之光在那一刻发出不可磨灭的光芒,这个父亲虽然不会用枪不会打架,见了丧尸就跑,一点也不酷,但他只会保护女儿,留下这个小生命,留下女儿喜欢的香水瓶和风铃。前行至此,水雾喷起时,方知仍放不下那份重量。
电影幕后故事
五年前,一部名叫《负重前行》的7分钟丧尸短片刷爆了社交网络,并赚走了观众大把眼泪,包括我在内。
故事简单到一句话就能概括,丈夫被丧尸妻子咬伤,他依靠着残存的人性,为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寻求庇护。
7分钟的丧尸末世,没有丧尸食人的血腥场面,没有勾心斗角的同类相残,人性光辉贯穿始终。
腐肉为引,气球为号,负重前行,父爱无“僵”。
五年后,《负重前行》原班人马打造了这部短片的加长版, “潮爷” 马丁·弗瑞曼出演父亲安迪。
影片在为观众带来一个更加完整的丧尸末世的同时,也解释了原片剧情的来龙去脉。
影片开场,安迪一家在河上漂流,尽管苦中作乐,却也曾齐齐整整。
为了解决食物危机,安迪冒险来到一艘坏掉的游艇上搜刮食物,就在他满载而归时,却发现船舱内一扇门后面传出响动……
为了不让妻子凯伊担心,安迪谎称并没有遇到任何意外。
信以为真的凯伊为了给丈夫找个刮胡刀,也去游艇上搜刮,结果被躲在暗处的丧尸咬伤。
之后的剧情便衔接到了原版短片开场,不甘心的安迪带着凯伊去找医生,结果遭遇车祸,醒来后便被尸变的凯伊咬伤。
妻子已经变成怪物,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只有一岁的女儿——罗西, 成为了支撑他走下去的唯一动力,而他的时间只剩48小时了……
《负重前行》的原片只有7分钟,如果只描写安迪一个人的公路旅行,是完全撑不起全片的。
为了让加长版更具感染力,更有故事性,导演在安迪生命最后的公路之旅上,安排了三对幸存者。
安迪遇到的第一个幸存者是图米,一个土著部落的小女孩。
为了留住已经变成丧尸的父亲,她不断为父亲寻找腐肉,他将鞋上沾满树叶隐藏脚印、甚至毫不犹豫地划开手掌,用鲜血指引父亲。
安迪正是因为要躲避图米的父亲,才发生了车祸,而安迪和图米的命运也从此交织在了一起。
安迪遇到的第二对幸存者,是糙汉维克和他抢来的老婆萝伦,维克用活人当诱饵,从被他剿杀的丧尸身上强取豪夺,他坚信当这个世界恢复正常后,手握资源的他将成为新世界的王者。
很显然,维克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继父”,维克的“妻子”萝伦也向安迪求助,希望他能带她离开这个男人,事情暴露后,维克将安迪和图米一起困在了笼子里。
其实,维克是真的爱着萝伦,尽管他知道这个女人并不爱他,他也会冒着生命危险为萝伦带去一串项链。
人都是害怕孤独的,尤其在人吃人的末世,幸存的人更是想要抓住、留住一些眼前的东西。萝伦也因此成为了维克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寄托,甚至是唯一的“亲人”。
所以当萝伦为了图米和安迪挡下维克的子弹时,错杀所爱的维克彻底疯狂了,他扬言要杀死安迪的女儿罗西,但当他真的将罗西掳走,却怎么也下不去手。
杀死孩子,萝伦也不会回来,只是徒增杀业罢了。
安迪遇到的第三对幸存者,则是刚开篇对他拔枪相向的一家四口。
或许是出于孤独,或许是不愿自己的家人活在丧尸遍地的废土,这位父亲做出了和《迷雾》父亲一样的选择——杀死所有家人,然后自杀。
当安迪再次找上他时,已经快要尸变的他已经为妻女挖好了坟墓,并劝说安迪也尽快了结自己的生命。
安迪扭了扭头转身离开,在没有为罗西找到庇护之前,他决不能倒下。
“每一个墓碑下,都是一部长篇小说”,每一个形形色色的幸存者,以及他们对待家人、对待生死的不同态度,则构成了本片完整而生动的末日图景。
安迪已经时日不多,图米也放下了对父亲的执念,他摘下了脚底的树叶,两人向着目的地进发。
终于,5年前那个让观众泪目的桥段再次上演——安迪和女儿罗西做了最后的告别,心智未开的罗西也仿佛看懂了父亲的诀别,不再哭闹。
安迪终究还是变成了丧尸,他背着图米和罗西“负重前行”,即便在死后,父亲依旧守护着他的小棉袄,用尽最后一丝残存的人性,前往那传说中的“迦南地”……
《负重前行》是一部优点与缺点一样明显的电影,潮爷演活了一个为了女儿跋山涉水,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伟大父亲,但影片整体节奏实在太慢,人物设定也有些牵强。普通观众很难静下心来去观赏这样一部基本没有冲突的文艺丧尸片。
相比起原版的简短有力,《负重前行》的加长版多少有些平庸。
但在丧尸片这一类型鲜有佳作问世的当下,主打温情牌的《负重前行》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
毕竟这样不以B级趣味取胜的丧尸片,一年可能也就那么一部吧。
白粉青玉
并不觉得电影版105分钟拖沓,相反,丰富的人物和剧情让整个故事情节合理化。电影演绎的不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描绘出普通人在面对末世残酷的现实时的各种状态,这比各种异能、武器充斥的玛丽苏杰克苏小说更加贴合实际。
好多人说男主妻子blue智商不在线,明明可以不去那艘游艇从而避免受伤的,也或者是编剧总要有个挂掉男主妻子的理由,所以随便安排了这么一个场景。我不这么认为,整部电影展现的主题是爱,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的父爱是主线,其他人与人之间的爱也是影片想表达的。
男主在找物资的时候发现一瓶红酒,他把这瓶难得找到的红酒当作那天的结婚纪念日礼物送给妻子。
心灵手巧、擅长手工的妻子在看到丈夫的礼物时,想起丈夫说的那艘游艇并没有危险,所以也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对方做的更多,或许能在那里找到一个刮胡刀,因为满脸胡子的样子看起来有点邋遢呀。
然而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妻子受伤了,只剩48个小时。妻子为了不伤害男主和孩子哭着想离开,而男主坚持带妻子去找陆地上那个希望渺茫的医院。看到这里有人说男主性格太绵软太弱,我不赞同。即使明白自己朝夕相处的爱人即将变异成丧尸,可是在对方并不是完全失去理智时,总觉得对方还是曾经那个自己深爱的人。
无法拯救妻子的无力和对世界的无奈让他根本无从想象抛弃或者亲手解决将要变异的妻子,直到意外车祸的来临让妻子彻底离开这个世界,那句“save her”,是妻子对丈夫最后的嘱托。虽然这时候男主已经被妻子咬到手臂了,他只剩48小时来为女儿找到一个安身之地。
跋山涉水终于找到当初想带妻子来治疗的医院,结果医院只有一位年老的护士,缺医少药,只能包扎伤口掩人耳目。
在药房里找不到任何药物,随意一瞥,发现洗手台边上放着一把剃须刀,想起当时妻子说过的话,怀念的笑着拿起那把剃须刀开始刮胡子。
带着护士阿姨真诚的祝福,男主背着女儿又开始了征程。
第一个碰到的是意外救出压在天然气罐下的暴力男维克。
一开始以为贤惠温柔的女人是维克的妻子,后来才知道女人其实是被他囚禁在身边的,维克对待tommi和丧尸的暴虐也让男主不得不考虑把女儿托付给维克是否是正确的决定。
被维克发现女人单独出来和决定自杀的男主聊到一起逃离维克时,男主被维克一枪托怼晕(男主在面对维克时确实很弱鸡),醒来后发现自己被维克关在白天用来狩猎丧尸的笼子里,里面还关着用来引诱丧尸的女孩Tommi。
两个人一起逃离笼子后,救出女儿萝西和女人一起开车逃跑,在即将上车的时候维克追出来举起枪对准男主和Tommi,女人勇敢的挡在他们面前,维克崩溃。其实到这里维克这个支线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维克的出现有点多余。
逃离维克的男主决定去找河边的一家四口,在路上Tommi去找自己已经变异的父亲是否还在,却发现自己百般辛苦掩藏害怕族人找到的“失去灵魂”的父亲,被安葬在树中,默默行着族人的送别仪式,头上砸出的伤口难受,当伤口愈合时,心里的伤痛也会愈合。
河边的男人已经变异,在他看来失去男人的妻子和孩子无法生存下去,所以准备了一个大坑打算埋葬一家。
男主物伤其类,正绝望到准备自杀的时候,女儿那一声爸爸让他犹豫了。
这时候,翻到护士阿姨送给男主的Tommi一家四口照片的女孩Tommi开始想念妈妈,决定回归家族,听到枪响后出来找到男主,三人一起去找Tommi的家族领地。
男主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伤害女儿和女孩,他用树枝挂着一袋腐肉,背着她们一直前行。(此处催泪效果爆表,请预备好纸巾)
直到找到Tommi的族人,最后在熟悉的妻子的香水味道中安然离世。
亲爱的,我完成了你最后的要求,在所剩无几的意识里是对你全部的爱,我来见你了。
阿拉拉
Rebon
有矛盾才有剧情,有作死才有后续;
1.那艘弃船明明有危险,善意的谎言要了自己妻子的命,首作;
2.信任人渣,明明已经看到用活人当诱饵,还美滋滋跟着回去不采取任何措施,一心想着自我了断,自己的娃在别人手上啊,心真大,导致害死妹子,自己的娃也差点在隧道里挂了,再作;
3.对于河边一家人,舔着脸寻求帮助,却任由懦弱男枪杀自家四口,自私,你能给我帮助,好我来求你,你不能,那你一家死活关我屁事,却没有想过让那个女人来着孩子和婴儿,在部落儿童的带领下找到避难所,总比你一个孱弱的随时可能尸变的人强。这也就注定会有背着婴儿挂着腐肉引路的“催人泪下”;与其说父爱无疆,父爱伟大,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自己作死导致的一系列后果所决定的。
可能我三观不是很正,请轻喷。
匿名用户
小夕
在影片开始不久,妻子私自跑到她认为很安全的破船里,我觉得真是作。妻子很明显要变丧尸了,丈夫还不顾大局的拉着一个无药可救的隐患找医生,还是作。
也许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把这个情景当做游戏来看了,像第五人格里,一共有四个求生者,只要有三个求生者能逃生就算求生者胜利。
如果我真的参与到没有彩排,只有一次生死的第五人格中,求他的求生者是我的家人,有一丝希望也要去救,搭上自己一起去死也愿意。
电影里的妻子去破船里看有没有意外收获,出自对丈夫的爱,丈夫不舍得抛弃患病的妻子,也是爱。最后面对自己会丧失意识理智,依然要坚持给孩子找到一个归宿,还是爱的支撑。
阿西阿瓜
整个故事是一段路程,一位被丧尸感染的父亲在发作之前让女儿重获新生而进行的远程跋涉。好比是从黑夜奔向白昼,他既是月亮又是太阳,无论何时何地都不畏惧以血肉之躯成为所爱之人的光源。世界性的灾难过后,荒芜颓败的保存世界里,让人感动的原来还是人性之光,足以胜过任何摧枯拉朽的浩大场面。
马丁.弗瑞曼完美演出了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父亲形象,他身姿不高,肚腩微微凸出,背有些佝偻,看上去普普通通,也没有任何野外生存技能,永远瞄不准射击目标,就连从近距离开枪偷袭恶人都以失败告终。但谁又能承认他的伟大不能比肩任何英雄呢?就像蚂蚁可以承担自身体重十倍的质量,大象却难以做到。这位父亲就是这样的蚂蚁,他能力微薄,别人可以轻松做到的对他来说可能就是极限了,更何况他此次承受的又是任何人难以承受的重中之重。不必让夕阳拉长他的背影,他本身已是灵魂上的巨人。
或许多年以后,那个世界还是丧尸横行,而被部落收养的女儿会平安长大,成为勇敢者的一员。而这份沉甸甸的父爱在时间打磨下注定要淡出某一代人的记忆。但这就是亲情的意义所在,那些故事本就不会如钻石般恒久,恒久的只是生命的交替,是经久不息的奉献守护。
西子楠z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我也是看过那个七分钟的短片,才知道了这个105分钟长篇的存在——《负重前行》,更让我惊喜的是竟然是我们可爱花生的作品。
你以为这是一个反映父爱如山的片子?我想你太着急了,急于读懂它,急于给它下结论,如果时间这么紧迫,只看短片就好啦!很快就能达到目的。
说实话,一开始确实感觉出小成本影片的味道,还好我对鸿篇巨制没有什么隐癖,看到一脸胡子的花生后有种叫long time no see的小情绪提升着眼角。
故事由花生一家三口在船上的生活展开,丧尸泛滥,陆地上危机四伏,船上虽可暂避一时,却免不了食物短缺。
妻子主张弃船登陆,花生觉得上岸无处藏身,自己一个人没办法护妻女周全,两个人因此发生争执,此处明显可以感觉到这对爱侣身处险境的紧张和焦虑。
不久,花生从另外一艘小艇上觅得多个罐头,至甚还有一瓶可以为纪念日庆祝的红酒,然而一切的"得到"早在暗中标出了"代价"。
华生小憩片刻醒来之后,跟着地板上的血迹找到了被咬伤的妻子。原来妻子也想在小艇上找点儿什么送给自己的爱人,比如那个现在已经染血的剃须刀。
这里有人问,既然小艇上有危险,为什么花生回来后没有告诉妻子?原因有两个,一是花生不想让妻子知道,那些罐头是冒着很大风险才拿回来的;二是他想不到妻子会一个人出去。
现在妻子被咬伤了,之前想偏安一隅的幻想再难继续,在明确知道妻子已是药石无灵的情况下,花生还是背起婴儿,搀扶妻子踏上了寻求救助之路。
由人变"尸"只要48个小时,之前随处可见的隔离救助包告诉人们,在你尚有理智的时候,在你还没有伤害亲人之前,你可以选择先终结自己(用救助包内的椎枪刺入太阳穴)。
还没来得急告别,中途发生的车祸让妻子的尸变提前了,花生想从她身边救出婴儿,却被入魔的妻子咬伤手臂。
椎枪停止了那个曾经深爱的人的心跳,这个小个子的男人瘫坐在地上,一声嘶吼击碎了所有岁月静好的伪装。此时每个人能想到的问题只有一个:孩子怎么办?
无一例外的,作为父亲的花生48小时之后也会变成杀人的机器,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话下去呢?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找到合适的人托孤吗?万一没找到人之前就……
是的,时间不等人,父亲背着孩子焦急上路,在一所学校遇见的女教师让花生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不幸的是她已病入膏肓难以托付。
之后又出现了"发国难财"的卡车司机,见死不救霸占人妻,圈禁黑人女孩与老人作诱耳,击毙丧尸敛财,这种人比丧尸更可怕,谁知道花生死后他会不会用小婴儿来当诱耳呢?
于是在救出黑人女孩后,花生带着两个孩子回去寻找曾经拒绝过他的一家四口,然而事与愿违,原来这家的男主人早已被咬,之前拒绝也是这个缘故。
男主人告诉花生自己的枪里有六发子弹,他们一家四口可以留两发给花生和女儿用,三声枪响之后,男主人在花生面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时的银幕上只有婴儿和手里握着枪的父亲。
现在如果杀了自己,可以逃避痛苦,逃避责任,可是孩子怎么办?让她自生自灭吗?或者像一家四口的男主人一样,先杀妻女再杀自己,一了百了。
花生下不了手,他自己可以选择去死,却没有权利为孩子做决定。况且走了这么远,失去了至爱的妻子,经过几番洗礼的他绝不会就此放弃,一定要完成使命!
最终他也做到了,为了不在失去自我之后伤害孩子,他塞住了嘴巴,绑住了双手,用木棍调起腐肉牵引着自己,只留下向目标前进的双腿。
是的,他把自己变成了有温度的交通工具,驼着孩子们(女儿和黑人女孩),驼着爱和希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这样的人,如果你只把他看成是父亲,太轻了!
大之卫
灾难片才是丧尸片的正确打开方式!
以下直接贴之前写的。
前段时间出了部丧尸电影《负重前行》,是根据2013年澳大利亚一部同名短片改编的。
短片虽然是丧尸题材,时长只有7分钟,但是看完想不被感动到,还是有难度的。
《负重前行》短片
故事讲的是一个父亲被变成丧尸的妻子咬了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自己变成丧尸后伤害年幼的女儿。
(无论看了几次,每次到结局都会泪目。)
《负重前行》也并不是第一部让人泪奔的丧尸短片,2011年的丧尸游戏《死亡岛》发布的一部CG动画,当时就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艺术的恐怖游戏预告片。
有史以来最具艺术的恐怖游戏预告片《死亡岛》精彩CG
预告片以正放和倒放的方式混合剪辑,讲述了度假的一家三口遭遇丧尸的悲剧故事。
(这个创意即使放到今天,仍然新鲜感十足。)
丧尸片拍成温情剧从来都不会突兀,很多人误以为丧尸片只有血腥和恶心,但事实上,与吸血鬼不一样,很少有丧尸片是专门讲丧尸的。
丧尸最初呈现的怪物属性已经在最近20年里逐渐转变为一种灾难属性,就像“地震”、“海啸”等,我们几乎看不到一部以灾害为主角的电影(除非是纪录片),但讲述灾害下的人情冷暖的电影就要多很多了,丧尸片同理。所以丧尸片也可以说是灾难片的一个亚种。
也正是丧尸的灾难属性使它的基础设定高度统一。在这个前提下,所有作品就像是自发地对同一个世界观的补充,当我们以这个角度去看待时,丧尸作品将会成为史上第一大IP。
丧尸是如何从怪物属性变为灾难属性的呢?
最早的丧尸原型来自海地巫毒教(Voodoo)里的“还魂尸”,即巫师使用巫术将死去的人复活为处于生死之间的活死人。并且活死人只听命于巫师并为其干活。
巫毒教特征
传说中的“还魂尸”
海地最广为人知的“巫毒娃娃”
据说不能发彩图,不然会被诅咒
好啦我瞎编的
在长达四个世纪的传播里,巫毒教从西非来到中美洲。好死不死还赶上黑奴时期,要知道那时奴隶就是财产。试想如果没有太多钱能买到奴隶,那“还魂尸”简直就是一种刚性需求。
而这个海地人民的陋习不但没有根除,反而成为传统一直保留下来。直到1982年,一位返乡的老兄讲述了他自己的“还魂尸”经历,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海地僵尸事件”,人们才发现一切都是出于人性的罪恶啊。
揭发了“还魂尸”真相的老兄
你是最棒哒
1980年,在海地乡村出现了一个人。他说自己名叫Clairvius Narcisse,1962年5月2日死于海地Deschapelles的Albert Schweitzer医院。Narcisse描述自己被推定死亡时还有知觉,只是动弹不得,他甚至看到医生拿床单盖住自己的脸。Narcisse称一位巫师救活了他,使他成了僵尸。……河豚的使用激起了戴维斯(民族植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兴趣。河豚毒素可导致麻痹和死亡,中毒者一般直到死亡前夕都还有知觉。麻痹使他们无法对刺激做出反应,这与Clairvius Narcisse对自己死亡情形的描述非常相像。医生也曾记录过这样的病例:摄取河豚毒素的人看似死亡,但最后却完全康复。戴维斯的推论是,这种药剂局部使用后会刺激受害人的皮肤并使皮肤产生破口。然后,河豚毒素就可以进入血液,麻痹受害人并使其看似死亡。家人将其埋葬之后,巫师再将其从坟墓中挖出。如果一切顺利,毒药效力消退后,受害人就会相信自己是具僵尸。
时至今日海地人民仍然相信“还魂尸”的存在。而作为海地邻居的美利坚,也许温饱问题解决了就开始寻思消遣,便将海地僵尸传说吸纳到自己的娱乐文化里。
1968年,导演乔治·A·罗梅罗拍摄了现代丧尸片的奠基之作《活死人之夜》,从而获得了“丧尸片之父”的称呼。
乔治·A·罗梅罗(1940年2月4日-2017年7月16日)
《活死人之夜》的“丧尸美学”
这部电影为何能有奠基的地位呢?是因为它确立了现代丧尸的所有基本定律:
1、没有思想,无法返生为人;
2、喜欢吃人;
3、需要爆头才会死亡;
4、被丧尸咬过的人也会变成丧尸;
然而也并非所有丧尸片都严格遵守这些定律,其中《我是传奇》与《血肉之躯(我习惯按直译叫温暖的尸体)》中的丧尸都拥有思想且可恢复,对定律的打破并不妨碍它们成为有趣的作品。
(前半段威尔·史密斯一人独角戏灰常精彩,让人动容。电影讲述了他扮演的军人上校由于自身免疫丧尸病毒而幸存下来,为了解救自己管辖区内的感染者而不懈研究解药的故事。)
(《血肉之躯》是一部浪漫的丧尸片,讲述了丧尸R与人类朱莉不顾双方阵营的仇视关系而走到一起的故事。这个故事同时改编自莎翁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能看出这一层设置,观影体验会提升不少)
而上述这些丧尸定律也是上文提到的丧尸片高度统一的设定,为我们欣赏同类型电影时省了不少理解世界观的时间。
但此时的丧尸依旧保留了从墓穴里爬出来的超自然起源的设定,呈现出的仍然是怪物属性。这个时期的作品最主要表现丧尸惊吓的作用,以及精心设计的造型。
这一趋势在1982年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辑《颤栗者》中达到顶峰。丧尸正式成为美国的流行文化。
迈克尔·杰克逊与僵尸演员合影
这时期的丧尸片总结起来就是娱乐多于思考,没有最酷只有更酷。
然而也是在80年代,创作者们在这个题材里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丧尸片从专注惊吓开始思考未来。
疫情爆发而引发丧尸狂潮的科幻设定逐渐代替了原来的超自然起源设定。到这里丧尸的怪物属性开始向灾难属性转变。
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生化危机》系列游戏和电影。
《生化危机》游戏里的打丧尸高手们
《生化危机》(2002)
大财团安布雷拉公司企图通过传播自己研发的生物病毒引发丧尸狂潮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幼稚。
不过日系怪物素来有夸张(qi)张(pa)设计的传统,所以日系丧尸仍然保留了显著的怪物属性。例如生化危机里的暴君、追踪者、舔舐者等。虽然设定为丧尸,但称其为高概念怪物完全不为过。
暴君(左一)、追踪者、舔舐者(右一)
如果你对怪物属性的丧尸片感兴趣,还可以看看2016年的《请叫我英雄》,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的丧尸片。讲述了废柴男主遭遇丧尸灾难后的成长故事。
与同期的《釜山行》相比,《请叫我英雄》完全被前者的热度盖了过去,但其中对丧尸的设定却非常有趣。
运动员丧尸重复跳高
相扑丧尸死了还惦记着吃饭
影片里的人即使在变成丧尸后也会念叨着生前最常做的事情,犹如无法安息的怨灵仍要受到尘世的禁锢,这种对当代人们生活现状的赤裸裸的嘲讽正好迎合了丧尸空有一具皮囊,宛如行尸走肉的核心价值观。
在最近20年里,具有灾难属性的丧尸片更是层出不穷。
2012年7月,恰逢“2012世界末日”来临之际,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发布了一则“丧尸预警指南”的公告,瞬间引发了网络热议。
“丧尸预警指南”网络截图
虽然是凑热闹不怕事大,但这一行为确实反映了我们地球村人民对未来越发强烈的担忧,其中就包括丧尸狂潮的爆发。
而这方面的作品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美国小说家马克斯·布鲁克斯写的的《丧尸生存手册》和《僵尸世界大战》,后者在2013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布拉德·皮特主演,因为种种原因没在国内上映。你们懂的。
虽然《僵尸世界大战》的小说被众多军迷诟病不够严谨,但其塑造的宏大世界观使它成为一部足够引人入胜的小说。
国外阅读平台《僵尸世界大战》的评分颇高
这个历史事件,有好多种不同的名称:「危机」、「黑暗年代」、「尸变」,还有一些比较新奇又流行的名字,例如「世界大战Z」或「第一次Z战」。我个人不喜欢「第一次Z战」这个称呼,因为它难免让人联想起日后可能还会发生「第二次Z战」。对我来说,这件事情称之为「彊尸大战」就好。虽然有许多人质疑「彊尸」这个词在科学上并不精确,但如果要找出一个更能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词汇,来形容那些一度差点令人类灭绝的东西,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礓尸仍然是一个毁灭性的名词,具有庞大的力量,可以让人脑海中立刻浮现许许多多的记忆与情绪,而这本书的主题,正好就是这些记忆与情绪。
甚至后续拍摄的神剧《行尸走肉》也对其世界观有所借鉴。
二者同样展现了丧尸对人类文明的重创甚至毁灭,而这恰好就是自然灾害的特征。
《僵尸世界大战》中有一幕是在以色列提前筑起的高墙里,幸存者兴奋地唱起宗教颂歌,结果引发丧尸搭尸墙攻破了这个人类最后的安全区区。这一幕恰好影射了文明的毁灭。
不怕颂歌的僵尸筑起了尸墙
灾难爆发后,也许人类也要改变以往的生存习惯,而诸多仪式感更是毁于一旦。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环境,人心也开始互相警惕起来。
而本期主推的《负重前行》长篇版,却塑造了一个在这种极端的灾难环境下仍然保持善良品质的父亲形象。
上文说到所有丧尸片就像在填补着同一个世界观,那么《负重前行》就是填补了澳洲这块大陆在丧尸片里的空缺,虽然无例外地又讲了一遍生死善恶抉择,但是其中还是有其他丧尸片所没有的闪光亮——融入了当地的土著文化。
虽然未有太多细节描写,但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又看到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2025 © Australia Property Report.
17 个回复
莫莫莫莫莫莫莫
赞同来自:
今天下午刚看完这个电影就滚过来搜
结果没人答?那我就做个吃螃蟹的人吧
这部剧由短片改为电影 从7分钟到105分钟
交代了整个故事 处理的也更巧妙
人物塑造的也更加丰满
我是个丧尸迷 喜欢看丧尸这类电影
但是看了这部剧 没有那种紧张刺激感
更多的是满满的感动 与爱
打着丧尸电影的幌子 内里却表达着爱与人性
很熟悉 是不是有点像《釜山行》
但它比《釜山行》更催泪
…………………分割线…………………
我泪点低 看这部剧的过程中一直在抽纸
不得不说潮爷的演技是真的好
说实话 在此之前 我看除了夏洛克之外他参演的剧都没有那种代入感 很出戏 但是看完这部剧 潮爷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
而这部剧也不仅仅是部丧尸片/不合格的丧尸片 因为它里面丧尸的镜头相比于丧尸类电影简直是少之又少 它更多的是在描写父母对孩子的爱/更侧重于父爱 妻子对丈夫的爱 孩子 孩子对父亲的爱 以及人类之间的团结
1.为了孩子 安迪和blue可以去未知的领域探险
2.blue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丧尸 坚持要下车 怕伤害到安迪和女儿 在变为丧尸前 用手在车窗上写着 Save her
3.图米明明很害怕丧尸 却仍要守着爸爸 她怕妈妈以及族人会发现他 在安迪发现爸爸后 用自己的血引着爸爸回家
4.在河边的一家人在看到安迪后拿着枪让他走是害怕他是丧尸伤害他一家人 当他第二次去见那一家人时 他们已经成了丧尸 正在给自己挖坑 想让自己体面的死去 并给了他六颗子弹 让他帮忙杀死自己 那都是自己亲爱的人他下不去手
5.安迪在妻子变成丧尸后 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那一段靠着车内心挣扎的戏演技超赞 但他还有女儿要照顾 她还那么小 于是便开始了负重前途 图米缅怀爸爸不愿离开但他担忧她的安危 对比天然气的那个人 为了自己把战友都锁起来 霸占同事妻子 鲜明的对比
最最最最最感动的一段就是最后结局那点
为了让女儿到达安全的地方 利用丧尸喜血腥这点 让图米拿着长棍吊着肉促使他前进 即使我成了丧尸 我忘了所有 但我从未忘记过爱你
在到达安全点后 智者要刺死他 图米却让智者等等 在安迪鼻子前喷了喷妻子的香水 我做到了你最后的要求 现在我来见你了 而安迪也被树藏 而他的头顶上是妻子为女儿做的玩具
当人们抱着blue的时候掀开了她的衣服 发现她的肚子上写着:Thank you 谢谢你救了我的女儿 谢谢你又让我有了希望。
……………………分割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而我愿意为你负重前行
Mars
赞同来自:
今天刚在腾讯新闻上看到推送这边电影,比较感兴趣,结果没找到完整版,都是只有7分钟
外星人
赞同来自:
短片不挺好的吗,干嘛非要硬抻这么长???
腹黑电影
赞同来自:
还记得前段时间小黑强烈推荐给你们一部7分钟的短片——
负重前行
2013年上映的「负重前行」在网上迅速爆红,感动了无数网友。
短片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一个被丧尸咬伤的父亲。
在自己有意识的最后3小时,把孩子送往18公里以外的安全区得以存活的故事。
尤其是最后,父亲把孩子背在身后,用皮带捆绑双手。
扛着一根木棍,木棍另一端系着一个装着腐肉的袋子。
以此来吸引尸变的父亲,不断的前进。
最终,以孩子的存活,父亲死去而结束了整个故事。
全片没有激烈的打斗场面,没有让人心惊肉跳的丧尸大战。
甚至都没有几句台词,可看过的观众无不被其深深的感动。
整部短片给人的感觉就像它的别名一样——"父爱无僵"。
2017年,短片「负重前行」的导演本·豪林和尤兰达·拉姆克将它拍成了105分钟电影版。
由于之前有短片打下的良好基础,这部片纸毫无意外的未播先火了。
同年在阿德莱德电影节上一经播出就备受好评。
随着不断流出的宣传片,以及片方的宣传策略。
这次电影版的「负重前行」很快就在豆瓣上取得了9.0分的成绩。
https://w.url.cn/s/A9djvn1 (二维码自动识别)
这一下更是激起了网友们一阵阵的期待。
一时之间,在各个公众号和新闻上都打出了这样的标题。
可见所有人都对这次的电影版信心满满。
然而,电影版「负重前行」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向观众们展现了一下什么叫: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数着日子一点点儿的忍着,终于等到了上映。
可短短几天的时间,该片在豆瓣上从9.0分跌到了7.3分
如果按着这个情况进行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肯定会跌破7分。
明明就是同一题材,为什么电影版和短片之间会相差这么多呢?
电影版的故事脉络和整体框架跟短片并无二样。
都是妻子感染,妻子咬伤丈夫,丈夫忍痛杀死变成丧尸的妻子。
然后在48个小时的时限内,父亲历经困难险阻,最终为孩子找到归宿。
不同的就是短片里的3小时变丧尸潜伏期。
在电影里变成了48个小时。
这点俺在之前介绍短片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填补电影的时长。
纵观以往的丧尸片、僵尸片主要是为了表现人性美好、人性丑恶的末世题材。
而这次电影版的「负重前行」很明显属于前者。
仅仅在中间插了一段人性恶,但并不深入。
影片开始营造了人人自危的末日场景。
病毒肆虐澳洲大陆,感染病毒的人会变成僵尸。
安迪(马丁·弗瑞曼 饰)和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女儿相依为命。
驾驶小船在相对安全的河上慢慢向着安全区航行。
好不容易看到岸边有一家活人,安迪兴奋地打招呼。
却被另一个男人掏出手枪恐吓。
这点也可以理解,毕竟在末日的环境下每个人都自顾不暇。
跟所有的丧尸题材一样,剧中的主角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食物!
安迪一家在河上漂泊,食物严重短缺短缺。
直到某天,安迪发现了一艘弃船,在里面搜集到不少食物补给。
足够他们一家未来三个月的生存所需。
这样的套路相信所有的观众都猜到了后面肯定是要发生什么了。
这不,在安迪休息的时候,妻子也划着小舟到了那艘弃船上。
她本想帮丈夫找剃须刀,不料遭到袭击。
被丧尸咬伤,只剩下最后48小时存活时间。
为了心里仅存的一点幻想,安迪还是选择了登陆去找医院。
这个决定也正式的拉开了本片的序幕。
之后的剧情跟短片一模一样。
变成丧尸的妻子,咬了安迪,安迪也只有48小时存活时间。
在忍痛"解决"了妻子后,他孤身带着女儿上路了。
同样的情景,可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
可能是看惯了马丁·弗瑞曼以往的角色形象,他总是很容易让人分分钟就跳戏。
他塑造的本应该是一位为了家人要拼命努力的形象。
可他给人的感觉却相当的软弱,总是把想法隐藏在心里。
包括他在知道老婆已经没救了的时候,还死活都要去找医生。
按理说这应该是出很感人的戏码,可俺偏偏觉得他演的有点蠢。
从一部七分钟的短片扩展到一部一百多分钟的电影。
如果这其中不增加一些人物和剧情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俺觉得正是因为多出的这些人物,让整部片纸给人的感觉都变得拖沓了。
期待中的那些感人场景并没有出现,反而演绎的像是一场"托孤大戏"!
安迪先是带着女儿来到了救护点。
却发现所谓的"医院",只有一个年老有疾的护工。
压根不能给他提供多少帮助,于是他继续上路。
巧合之下安迪救了被困的维克。
维克居住在天然气厂,和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
看起来这里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应该可以把女儿托付给他们。
但很快安迪就发现,这个维克也不是善茬。
他打着自己的算盘,不断猎杀丧尸收集财富。
而那个和维克生活在一起的"妻子",不过是被维克囚禁罢了。
经历过一番看似紧张,实际上并不是那么紧张的"越狱"。
他们成功的逃跑了。
这一次父女两人的"旅行",还多了一位土著小女孩。
安迪想要回过头去找最早遇到的那家人,让他们接受女儿。
可此时他们一家人都已经被丧尸袭击了。
正准备着自己解决自己呢!
自己的"托孤大业"屡屡受挫,眼看自己的时间所剩不多。
关键时刻还是小土著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
在影片的最后也将短片中最感人的一幕搬了过来。
安迪在最后时刻将自己化身"永动机"。
背着女儿和小土著一路前行。
不得不承认,这一幕仍然是整部片纸中最最感人的地方。
可这也丝毫不能掩盖电影版「负重前行」的一些瑕疵。
刚刚小黑也说了,为了扩充内容而添加的人物,让人感觉很拖沓。
其实观众都知道导演是想表达那种安迪在绝境遇到不同人的状态。
可就是表达出来的效果却十分不理想。
有网友在看过之后形容:"就像是注水猪肉一样"!
看上去肉还是那个肉,可实际上已经再也没有肉味儿了。
再加上导演那些丝毫没有悬念的铺垫。
更是看的观众们觉得十分乏味。
讲真,一开始小黑也跟很多观众一样,期待着这部片纸。
可在真正的刷过之后,俺就彻底的失望了。
如果非要让俺打分,最多也就给7分。
而这7分还是冲着当初的短片给的。
看来改编短片,绝对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说是改编,可在品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一部几分钟的短片,只要有一次精彩的反转或者是一个精彩的点足以征服观众。
而到了改编的电影版中,只是有像这样一两个点,很难支撑起整部电影。
换而言之,这就跟从新创作剧本没什么两样。
所以,严格来讲这次的电影版「负重前行」算是一部很平庸的电影。
说是丧尸末日片,又丝毫看不到那种紧张凶险的感觉。
说是亲情片,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又不是很强烈。
整部片纸也就是开局和结尾稍微有点看点,中间部分空洞无力。
至于说超越「釜山行」看来是没希望了。
本文首发于腹黑电影公众号:fhmovie。
王孙
赞同来自:
完全没有短片的精华
长片简直是一坨屎
整部电影90%在扯一些有的没的
这时对那时错
赞同来自:
开头用“麦琪的礼物”式表达,展现安迪和妻子深厚的感情,我觉得挺巧妙的,一步到位。红衣小女孩和婴儿两方面共同缔造,让片名无论是《负重前行》还是《我的僵尸父亲》的含义都变得比短片更加丰富且牢固。
目前网络上批评声音主要指向该片不如短片节奏紧凑。的确,维克这个恶人的角色对比马丁饰演的安迪,同样在恶劣处境中,人性善恶泾渭分明,效果拔群,但跟维克纠缠过多,让影片重心稍有不稳。
不过本片虽然是将7分钟短片拉长至104分钟,但填充的几段故事、加入的人物尤其是红衣小女孩那条线可看性还是比较强的,而且对前因后果进行了延展,人物形象也变得细腻饱满。
在2013年短片引导下,本片故事线也算清晰,内核就是即将变成丧尸的父亲如何在人性尚存的情况下展现对女儿割舍不下的爱,只要这条主线立得住,短片的灵魂就没丢。
但我对结尾改编不满意,我一直在等一个跟短片契合的爆发点,最后发现这结局软绵绵的很无力。就好像我想吃奶油蛋糕,结果你一直抻着我抻着我,到最后给了我一张煎饼。
科特·李
赞同来自:
长片人物塑造比短片丰满多了,会给观众更多的代入感,结局也会直接戳中泪点,如果先看长片再看短片,完全不会觉得短片精彩,我正好是属于先看长片,之后看了下短片,但我想如果我先看了短片,自然也对于剧情发展提不起兴趣,觉得不少剧情比较拖沓,而且完全对结局没有感觉,短片就如同剧透一样,再看长片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个人觉得可以从电影本身的角度对这部电影提出批评,但要和短片比较而批评,就没什么道理。
PS:个人泪点比较高,极少有能戳中泪点的电影,要我给这部片打分起码9分以上。
爱吃包子的玄猫
赞同来自:
影片很少出现BGM,平均每个镜头切换的时间也比较慢,这种“静”与“慢”,把父亲所付的“重”显得越加沉重,父爱也越加深处。
影片的基调压抑低沉,父亲几次想要放弃,充满绝望,但在最后以自己作为丧尸,完成女儿最后一趟旅程,父爱之光在那一刻发出不可磨灭的光芒,这个父亲虽然不会用枪不会打架,见了丧尸就跑,一点也不酷,但他只会保护女儿,留下这个小生命,留下女儿喜欢的香水瓶和风铃。前行至此,水雾喷起时,方知仍放不下那份重量。
电影幕后故事
赞同来自:
五年前,一部名叫《负重前行》的7分钟丧尸短片刷爆了社交网络,并赚走了观众大把眼泪,包括我在内。
故事简单到一句话就能概括,丈夫被丧尸妻子咬伤,他依靠着残存的人性,为还在襁褓中的女儿寻求庇护。
7分钟的丧尸末世,没有丧尸食人的血腥场面,没有勾心斗角的同类相残,人性光辉贯穿始终。
腐肉为引,气球为号,负重前行,父爱无“僵”。
五年后,《负重前行》原班人马打造了这部短片的加长版, “潮爷” 马丁·弗瑞曼出演父亲安迪。
影片在为观众带来一个更加完整的丧尸末世的同时,也解释了原片剧情的来龙去脉。
影片开场,安迪一家在河上漂流,尽管苦中作乐,却也曾齐齐整整。
为了解决食物危机,安迪冒险来到一艘坏掉的游艇上搜刮食物,就在他满载而归时,却发现船舱内一扇门后面传出响动……
为了不让妻子凯伊担心,安迪谎称并没有遇到任何意外。
信以为真的凯伊为了给丈夫找个刮胡刀,也去游艇上搜刮,结果被躲在暗处的丧尸咬伤。
之后的剧情便衔接到了原版短片开场,不甘心的安迪带着凯伊去找医生,结果遭遇车祸,醒来后便被尸变的凯伊咬伤。
妻子已经变成怪物,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只有一岁的女儿——罗西, 成为了支撑他走下去的唯一动力,而他的时间只剩48小时了……
《负重前行》的原片只有7分钟,如果只描写安迪一个人的公路旅行,是完全撑不起全片的。
为了让加长版更具感染力,更有故事性,导演在安迪生命最后的公路之旅上,安排了三对幸存者。
安迪遇到的第一个幸存者是图米,一个土著部落的小女孩。
为了留住已经变成丧尸的父亲,她不断为父亲寻找腐肉,他将鞋上沾满树叶隐藏脚印、甚至毫不犹豫地划开手掌,用鲜血指引父亲。
安迪正是因为要躲避图米的父亲,才发生了车祸,而安迪和图米的命运也从此交织在了一起。
安迪遇到的第二对幸存者,是糙汉维克和他抢来的老婆萝伦,维克用活人当诱饵,从被他剿杀的丧尸身上强取豪夺,他坚信当这个世界恢复正常后,手握资源的他将成为新世界的王者。
很显然,维克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继父”,维克的“妻子”萝伦也向安迪求助,希望他能带她离开这个男人,事情暴露后,维克将安迪和图米一起困在了笼子里。
其实,维克是真的爱着萝伦,尽管他知道这个女人并不爱他,他也会冒着生命危险为萝伦带去一串项链。
人都是害怕孤独的,尤其在人吃人的末世,幸存的人更是想要抓住、留住一些眼前的东西。萝伦也因此成为了维克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寄托,甚至是唯一的“亲人”。
所以当萝伦为了图米和安迪挡下维克的子弹时,错杀所爱的维克彻底疯狂了,他扬言要杀死安迪的女儿罗西,但当他真的将罗西掳走,却怎么也下不去手。
杀死孩子,萝伦也不会回来,只是徒增杀业罢了。
安迪遇到的第三对幸存者,则是刚开篇对他拔枪相向的一家四口。
或许是出于孤独,或许是不愿自己的家人活在丧尸遍地的废土,这位父亲做出了和《迷雾》父亲一样的选择——杀死所有家人,然后自杀。
当安迪再次找上他时,已经快要尸变的他已经为妻女挖好了坟墓,并劝说安迪也尽快了结自己的生命。
安迪扭了扭头转身离开,在没有为罗西找到庇护之前,他决不能倒下。
“每一个墓碑下,都是一部长篇小说”,每一个形形色色的幸存者,以及他们对待家人、对待生死的不同态度,则构成了本片完整而生动的末日图景。
安迪已经时日不多,图米也放下了对父亲的执念,他摘下了脚底的树叶,两人向着目的地进发。
终于,5年前那个让观众泪目的桥段再次上演——安迪和女儿罗西做了最后的告别,心智未开的罗西也仿佛看懂了父亲的诀别,不再哭闹。
安迪终究还是变成了丧尸,他背着图米和罗西“负重前行”,即便在死后,父亲依旧守护着他的小棉袄,用尽最后一丝残存的人性,前往那传说中的“迦南地”……
《负重前行》是一部优点与缺点一样明显的电影,潮爷演活了一个为了女儿跋山涉水,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伟大父亲,但影片整体节奏实在太慢,人物设定也有些牵强。普通观众很难静下心来去观赏这样一部基本没有冲突的文艺丧尸片。
相比起原版的简短有力,《负重前行》的加长版多少有些平庸。
但在丧尸片这一类型鲜有佳作问世的当下,主打温情牌的《负重前行》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
毕竟这样不以B级趣味取胜的丧尸片,一年可能也就那么一部吧。
白粉青玉
赞同来自:
并不觉得电影版105分钟拖沓,相反,丰富的人物和剧情让整个故事情节合理化。电影演绎的不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描绘出普通人在面对末世残酷的现实时的各种状态,这比各种异能、武器充斥的玛丽苏杰克苏小说更加贴合实际。
好多人说男主妻子blue智商不在线,明明可以不去那艘游艇从而避免受伤的,也或者是编剧总要有个挂掉男主妻子的理由,所以随便安排了这么一个场景。我不这么认为,整部电影展现的主题是爱,父亲对女儿的深沉的父爱是主线,其他人与人之间的爱也是影片想表达的。
男主在找物资的时候发现一瓶红酒,他把这瓶难得找到的红酒当作那天的结婚纪念日礼物送给妻子。
心灵手巧、擅长手工的妻子在看到丈夫的礼物时,想起丈夫说的那艘游艇并没有危险,所以也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对方做的更多,或许能在那里找到一个刮胡刀,因为满脸胡子的样子看起来有点邋遢呀。
然而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妻子受伤了,只剩48个小时。妻子为了不伤害男主和孩子哭着想离开,而男主坚持带妻子去找陆地上那个希望渺茫的医院。看到这里有人说男主性格太绵软太弱,我不赞同。即使明白自己朝夕相处的爱人即将变异成丧尸,可是在对方并不是完全失去理智时,总觉得对方还是曾经那个自己深爱的人。
无法拯救妻子的无力和对世界的无奈让他根本无从想象抛弃或者亲手解决将要变异的妻子,直到意外车祸的来临让妻子彻底离开这个世界,那句“save her”,是妻子对丈夫最后的嘱托。虽然这时候男主已经被妻子咬到手臂了,他只剩48小时来为女儿找到一个安身之地。
跋山涉水终于找到当初想带妻子来治疗的医院,结果医院只有一位年老的护士,缺医少药,只能包扎伤口掩人耳目。
在药房里找不到任何药物,随意一瞥,发现洗手台边上放着一把剃须刀,想起当时妻子说过的话,怀念的笑着拿起那把剃须刀开始刮胡子。
带着护士阿姨真诚的祝福,男主背着女儿又开始了征程。
第一个碰到的是意外救出压在天然气罐下的暴力男维克。
一开始以为贤惠温柔的女人是维克的妻子,后来才知道女人其实是被他囚禁在身边的,维克对待tommi和丧尸的暴虐也让男主不得不考虑把女儿托付给维克是否是正确的决定。
被维克发现女人单独出来和决定自杀的男主聊到一起逃离维克时,男主被维克一枪托怼晕(男主在面对维克时确实很弱鸡),醒来后发现自己被维克关在白天用来狩猎丧尸的笼子里,里面还关着用来引诱丧尸的女孩Tommi。
两个人一起逃离笼子后,救出女儿萝西和女人一起开车逃跑,在即将上车的时候维克追出来举起枪对准男主和Tommi,女人勇敢的挡在他们面前,维克崩溃。其实到这里维克这个支线就可以结束了,后面维克的出现有点多余。
逃离维克的男主决定去找河边的一家四口,在路上Tommi去找自己已经变异的父亲是否还在,却发现自己百般辛苦掩藏害怕族人找到的“失去灵魂”的父亲,被安葬在树中,默默行着族人的送别仪式,头上砸出的伤口难受,当伤口愈合时,心里的伤痛也会愈合。
河边的男人已经变异,在他看来失去男人的妻子和孩子无法生存下去,所以准备了一个大坑打算埋葬一家。
男主物伤其类,正绝望到准备自杀的时候,女儿那一声爸爸让他犹豫了。
这时候,翻到护士阿姨送给男主的Tommi一家四口照片的女孩Tommi开始想念妈妈,决定回归家族,听到枪响后出来找到男主,三人一起去找Tommi的家族领地。
男主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伤害女儿和女孩,他用树枝挂着一袋腐肉,背着她们一直前行。(此处催泪效果爆表,请预备好纸巾)
直到找到Tommi的族人,最后在熟悉的妻子的香水味道中安然离世。
亲爱的,我完成了你最后的要求,在所剩无几的意识里是对你全部的爱,我来见你了。
阿拉拉
赞同来自:
在我看来,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它并试图不靠各种反转剧情来让你烧脑,整片的台词量都少得可怜;它只是用一个个充满暗示的画面、特写,一个个充满「爱」的细节铺垫,让你在下意识里感受到丰富、细腻、多层次的爱的体验后,在片尾的最后一刻泪如堤决。
导演用3个「爱的信物」+3个「爱的对比」前后呼应、串联全片,让观众的情绪一步步沦陷。
首先是主角一家「爱的信物」:妈妈为女儿做的小鱼挂件、妈妈的香水和爸爸的婚戒。
影片开始不久,特写镜头细致记录了妈妈用衣架和鱼漂为小宝宝做了一个的挂件的过程,这个妈妈送给宝宝的挂件,象征着深沉母爱,也是导演埋在观众心中的第一个「种子」。
在妈妈死后,主角爸爸一边给宝宝喷妈妈的香水,一边安抚宝宝这是「妈妈的味道」,也是导演埋在观众心中的第二颗「种子」。
主角左手上的婚戒,虽不起眼,但导演也陆续给过好几个特写,这是导演给观众心里埋的第三颗「种子」。
三颗「爱的种子」铺中完成后,随着电影的展开,如果观众看得心细就会发现:主角一家人有一方要离开时,必会出现其中一样「爱的信物」的特写。
或者互动动作:喷香水
一是传达「爸爸或妈妈不得已暂时离开,但爸爸妈妈的爱始终和宝宝在一起」的信念,二是以唤醒观众心中的「爱的种子」,渲染爱的情绪。这些爱的信物的特写每出现一次,观众心中爱的体验就深一层,情绪也提一分,如此不断地累积,直到最后一刻难以自制,泪如雨下。
至于「爱的对比」,则是主角一家与天然气井一家、河边一家、土著一家的对比。
天然气井的男人,象征人类的欲望,贪婪、自私、暴力、专制。在影片里他拥有最多的资源、最好的防御、最多的武器,然而却是外强中干的懦夫。他表现出来的爱里只有欲望,毫无真爱。男人送给女人的项链,转身就被女人扔掉了。
河边一家象征人类失败主义,但却、懦弱、退缩……明明有武器,有家人,然而一出事后,这家的男人想的不是安顿妻儿,而是杀光全家!
至于土著一家则象征着大自然,就像影片中魔法老人说的,这个世界病了。他们对丧尸的屠杀象征着大自然的自净功能。
三家与主角一家一对比,只有主角一家用爱以一贯之。特别是爸爸被丧尸咬后,生命只有48小时,但为了能让女儿活下去,尽管一路艰难,但他仍负重前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不忘感恩,写在女儿肚子上的「thank you」是他对女儿最深沉的爱,也是最光辉的人性!
Rebon
赞同来自:
有矛盾才有剧情,有作死才有后续;
1.那艘弃船明明有危险,善意的谎言要了自己妻子的命,首作;
2.信任人渣,明明已经看到用活人当诱饵,还美滋滋跟着回去不采取任何措施,一心想着自我了断,自己的娃在别人手上啊,心真大,导致害死妹子,自己的娃也差点在隧道里挂了,再作;
3.对于河边一家人,舔着脸寻求帮助,却任由懦弱男枪杀自家四口,自私,你能给我帮助,好我来求你,你不能,那你一家死活关我屁事,却没有想过让那个女人来着孩子和婴儿,在部落儿童的带领下找到避难所,总比你一个孱弱的随时可能尸变的人强。这也就注定会有背着婴儿挂着腐肉引路的“催人泪下”;与其说父爱无疆,父爱伟大,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自己作死导致的一系列后果所决定的。
可能我三观不是很正,请轻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在看电影版的时候我起初也是那么认为.
负重前行电影版单独看结尾和前七十分钟都毫无出彩之处...但真正整部静静地看完才体会到他绝非短片能比.
他的节奏过于漫长,不像短片那么简短有力...所以遭到有些回答的评击...实际上“紧凑节奏”这个优点是真正属于港片的优点,西方电影一贯的毛病就是拖节奏,但节奏的漫长并不代表前期的铺垫没意义...更不代表它不如短片
前期漫长拖沓的剧情让我们看到了男主一次次的找托付的对象,一次次的自杀的心理斗争....一次次面对女儿时那种焦灼、彷徨、烦躁...漫长的节奏也让我们习惯了看男主不断地前行....直到最后结尾,我们看不到男主的努力和心理的挣扎,不知道什么时候,男主不再有心理挣扎了,不再有对女儿的不舍,不再有离别的伤感了...他已经死了,留下的只是一具不断行走的尸体贯彻着男主生前的意志!
节奏慢的文艺片或许很多不适应,商业片那种处处高潮动不动就煽动情绪各种热血的才是他们的最爱...但这种慢热内敛的文艺片最后宣泄的情感绝不比动作片差
男主不放弃妻子真的是愚蠢么?面对过行尸的男主比谁都懂当亲人被感染时你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时,我们真的能够放弃亲人么?
人并不是理性动物,感情永远不是理性就能完全左右的...
女主对父亲的反哺也是亮点....
釜山行无数人骂小女孩圣母,但这真的是圣母么?
负重前行的女主知道自己父亲可能会伤害到自己伤害到别人,她做了无数的措施,她也一直限制自己父亲的行动,她知道自己父亲已经死了。存在的只是行尸....但人性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本能也正体现在这里....谁能轻易的割舍,谁能真正坦然的面对?
维克那段剧情,人不是非黑即白的,釜山行的男主是这样,从自私到被周围的人感染,维克也是...他为了生存害死了同伴,可他最后也没有舍得对主角的女儿下手....这就是人性.....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利益做出一些道德败坏的事情...但我们是人,我们的心是热的...釜山行的男主并不坏,只是自私,在威胁到自己和女儿生命时他选择舍弃他人,但在力所能及时他选择的是伸出手..这个人其实并不坏,而在后期因为人性的共鸣他真正成为了一个好人...
男主呢?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不长了,他希望给女儿找到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医院的大妈给了他希望,却无意间发现大妈得了绝症命不久远
维克和萝卜(我忘了名字了)给了他希望,可他却从妹子那得到了真相,如果面临生死危机时,自己的女儿真的能够得到保护么?或许妹子可以,但维克肯定不会允许...
每次看到希望伴随的却是一次次的绝望....男主几次想自杀或者杀了女儿然后自杀,每一次都是可怕的心理斗争...他不是怕死,可是每当自己下定决心时,看到女儿的脸,想到女儿的安全,听到女儿的声音...他真的无法放下心..
前中期的剧情并没有什么特别感人的内容...但一次次的心理斗争,男主一次次找寻可以托付的对象这个过程中..影片所表达的感情也在慢慢地积累....
直到最后我们看到迷雾中已经彻底变成行尸的男主一步一步走来时,整部影片积蓄的情绪完全释放了出来.
这是短片所不能比的....
这也是很多警匪片和动作片不使用子弹时间的原因...
情绪的渲染并不是越强烈越优秀...何况作为短片来说你可以三分钟的内容直接震撼心灵,可是作为一百多分钟的电影来说,你不可能无时无刻都充斥着震撼心灵的剧情以及画面
即便能够做到,或许看的时候我们会赞美,但对于这部影片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来说,这是违和的...
一次次的心理斗争,一次次的绝望....却始终没有放弃...
看到影片后期时我想过会不会女主重伤死去.只剩下男主背着自己的女儿最终到达目的地....
但后来否定了....正如暗花需要一个宣泄口一样,一部优秀的影片不该是全片的火热,却也不该是全片的压抑...
如果女主死去,男主在最后一次悲痛欲绝时做好了最后的措施负重前行..那么到结尾时留下的也只是伤感和凄凉...而前期积蓄的情绪也在女主死去的时候转化为黑色的绝望格调淡淡停留...
这结局或许也不错,但显然没有影片所选择的那么出色...
前70分钟我并不觉得这部电影多么出色,我也认为远不如短片...
但直到最后三十多分钟才发现....这才是这部电影要表达的,那浓重的父爱...他并没有被那种一次次的绝望所掩盖,也没因为一些人希望的过于强烈的的感人肺腑情节而无法和观众共鸣.
正是前中期的积蓄和最后三十分钟的路程才让整部影片正确的表达了电影的主题.
没有前面看似拖沓的70分钟的铺垫,直接看最后三十分钟,直到最后一幕时完全没有那种泪崩的感觉...整部影片实际上单独某一段都不如短片渲染的感情那么强烈.可真正认真的看完,静静地看完,你会发现最后“毫无出彩”的男主背着女儿和女主到达目的地时...眼泪莫名其妙就控制不住了....
它远比那些上来各种爱恨情仇曲折离奇各种情节整部电影全片直奔骗眼泪的作品强得多,游戏的话举个例子仙剑系列...负重前行每一段都没有去骗眼泪,但直到最后一幕,你压抑的情绪才释放出来
ps:
男主不是杀伐果决的人,也不是圣母心爆炸的人.
他只是一个普通,一个无法舍弃妻子,一个做不到随意杀人的人...圣母并不是说抉择错了导致同伴受害就是圣母...圣母是讽刺那些以善为借口践踏其他人正义的行为...是以善为名还去包容帮助恶人并道德绑架那些有着正确抉择的人从而导致其他人无辜受连累的行为.
但影片中不论妹子还是男主还是女主都没有想过要杀人...因为他们都只是普通人...这种行为和圣母无关...是那些有着人性的普通人都会选择的...只不过维克和他们不同,从维克囚禁女主就可以看出维克是敢杀人的
有些人拿害死同伴的维克为例子去论证男主圣母...那我只想说我宁肯在末日有男主这样的队友,也绝不希望有你们这种背后捅我们一刀的恶鬼.
如果男主真的是那种杀伐果决,小说里那些末日重生文的主角那样....你真的还能感触到父爱的伟大?你真的还能和最后那一幕产生共鸣么?
人性的影片要告诉我们的是人性。可在有些人眼里却成了自己肆无忌惮秀优越的例子.
那是因为你们没有妻子,你们没有孩子,你们没有真正面临这种现实.....当我们对生命失去敬畏的时候,所谓的杀伐果决并不是真正的杀伐果决,而是丧尽天良
小夕
赞同来自:
在影片开始不久,妻子私自跑到她认为很安全的破船里,我觉得真是作。妻子很明显要变丧尸了,丈夫还不顾大局的拉着一个无药可救的隐患找医生,还是作。
也许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把这个情景当做游戏来看了,像第五人格里,一共有四个求生者,只要有三个求生者能逃生就算求生者胜利。
如果我真的参与到没有彩排,只有一次生死的第五人格中,求他的求生者是我的家人,有一丝希望也要去救,搭上自己一起去死也愿意。
电影里的妻子去破船里看有没有意外收获,出自对丈夫的爱,丈夫不舍得抛弃患病的妻子,也是爱。最后面对自己会丧失意识理智,依然要坚持给孩子找到一个归宿,还是爱的支撑。
阿西阿瓜
赞同来自:
整个故事是一段路程,一位被丧尸感染的父亲在发作之前让女儿重获新生而进行的远程跋涉。好比是从黑夜奔向白昼,他既是月亮又是太阳,无论何时何地都不畏惧以血肉之躯成为所爱之人的光源。世界性的灾难过后,荒芜颓败的保存世界里,让人感动的原来还是人性之光,足以胜过任何摧枯拉朽的浩大场面。
马丁.弗瑞曼完美演出了一个不那么完美的父亲形象,他身姿不高,肚腩微微凸出,背有些佝偻,看上去普普通通,也没有任何野外生存技能,永远瞄不准射击目标,就连从近距离开枪偷袭恶人都以失败告终。但谁又能承认他的伟大不能比肩任何英雄呢?就像蚂蚁可以承担自身体重十倍的质量,大象却难以做到。这位父亲就是这样的蚂蚁,他能力微薄,别人可以轻松做到的对他来说可能就是极限了,更何况他此次承受的又是任何人难以承受的重中之重。不必让夕阳拉长他的背影,他本身已是灵魂上的巨人。
或许多年以后,那个世界还是丧尸横行,而被部落收养的女儿会平安长大,成为勇敢者的一员。而这份沉甸甸的父爱在时间打磨下注定要淡出某一代人的记忆。但这就是亲情的意义所在,那些故事本就不会如钻石般恒久,恒久的只是生命的交替,是经久不息的奉献守护。
西子楠z
赞同来自: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我也是看过那个七分钟的短片,才知道了这个105分钟长篇的存在——《负重前行》,更让我惊喜的是竟然是我们可爱花生的作品。
你以为这是一个反映父爱如山的片子?我想你太着急了,急于读懂它,急于给它下结论,如果时间这么紧迫,只看短片就好啦!很快就能达到目的。
说实话,一开始确实感觉出小成本影片的味道,还好我对鸿篇巨制没有什么隐癖,看到一脸胡子的花生后有种叫long time no see的小情绪提升着眼角。
故事由花生一家三口在船上的生活展开,丧尸泛滥,陆地上危机四伏,船上虽可暂避一时,却免不了食物短缺。
妻子主张弃船登陆,花生觉得上岸无处藏身,自己一个人没办法护妻女周全,两个人因此发生争执,此处明显可以感觉到这对爱侣身处险境的紧张和焦虑。
不久,花生从另外一艘小艇上觅得多个罐头,至甚还有一瓶可以为纪念日庆祝的红酒,然而一切的"得到"早在暗中标出了"代价"。
华生小憩片刻醒来之后,跟着地板上的血迹找到了被咬伤的妻子。原来妻子也想在小艇上找点儿什么送给自己的爱人,比如那个现在已经染血的剃须刀。
这里有人问,既然小艇上有危险,为什么花生回来后没有告诉妻子?原因有两个,一是花生不想让妻子知道,那些罐头是冒着很大风险才拿回来的;二是他想不到妻子会一个人出去。
现在妻子被咬伤了,之前想偏安一隅的幻想再难继续,在明确知道妻子已是药石无灵的情况下,花生还是背起婴儿,搀扶妻子踏上了寻求救助之路。
由人变"尸"只要48个小时,之前随处可见的隔离救助包告诉人们,在你尚有理智的时候,在你还没有伤害亲人之前,你可以选择先终结自己(用救助包内的椎枪刺入太阳穴)。
还没来得急告别,中途发生的车祸让妻子的尸变提前了,花生想从她身边救出婴儿,却被入魔的妻子咬伤手臂。
椎枪停止了那个曾经深爱的人的心跳,这个小个子的男人瘫坐在地上,一声嘶吼击碎了所有岁月静好的伪装。此时每个人能想到的问题只有一个:孩子怎么办?
无一例外的,作为父亲的花生48小时之后也会变成杀人的机器,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话下去呢?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找到合适的人托孤吗?万一没找到人之前就……
是的,时间不等人,父亲背着孩子焦急上路,在一所学校遇见的女教师让花生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不幸的是她已病入膏肓难以托付。
之后又出现了"发国难财"的卡车司机,见死不救霸占人妻,圈禁黑人女孩与老人作诱耳,击毙丧尸敛财,这种人比丧尸更可怕,谁知道花生死后他会不会用小婴儿来当诱耳呢?
于是在救出黑人女孩后,花生带着两个孩子回去寻找曾经拒绝过他的一家四口,然而事与愿违,原来这家的男主人早已被咬,之前拒绝也是这个缘故。
男主人告诉花生自己的枪里有六发子弹,他们一家四口可以留两发给花生和女儿用,三声枪响之后,男主人在花生面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时的银幕上只有婴儿和手里握着枪的父亲。
现在如果杀了自己,可以逃避痛苦,逃避责任,可是孩子怎么办?让她自生自灭吗?或者像一家四口的男主人一样,先杀妻女再杀自己,一了百了。
花生下不了手,他自己可以选择去死,却没有权利为孩子做决定。况且走了这么远,失去了至爱的妻子,经过几番洗礼的他绝不会就此放弃,一定要完成使命!
最终他也做到了,为了不在失去自我之后伤害孩子,他塞住了嘴巴,绑住了双手,用木棍调起腐肉牵引着自己,只留下向目标前进的双腿。
是的,他把自己变成了有温度的交通工具,驼着孩子们(女儿和黑人女孩),驼着爱和希望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这样的人,如果你只把他看成是父亲,太轻了!
大之卫
赞同来自:
灾难片才是丧尸片的正确打开方式!
以下直接贴之前写的。
前段时间出了部丧尸电影《负重前行》,是根据2013年澳大利亚一部同名短片改编的。
短片虽然是丧尸题材,时长只有7分钟,但是看完想不被感动到,还是有难度的。
《负重前行》短片
故事讲的是一个父亲被变成丧尸的妻子咬了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自己变成丧尸后伤害年幼的女儿。
(无论看了几次,每次到结局都会泪目。)
《负重前行》也并不是第一部让人泪奔的丧尸短片,2011年的丧尸游戏《死亡岛》发布的一部CG动画,当时就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艺术的恐怖游戏预告片。
有史以来最具艺术的恐怖游戏预告片《死亡岛》精彩CG
预告片以正放和倒放的方式混合剪辑,讲述了度假的一家三口遭遇丧尸的悲剧故事。
(这个创意即使放到今天,仍然新鲜感十足。)
丧尸片拍成温情剧从来都不会突兀,很多人误以为丧尸片只有血腥和恶心,但事实上,与吸血鬼不一样,很少有丧尸片是专门讲丧尸的。
丧尸最初呈现的怪物属性已经在最近20年里逐渐转变为一种灾难属性,就像“地震”、“海啸”等,我们几乎看不到一部以灾害为主角的电影(除非是纪录片),但讲述灾害下的人情冷暖的电影就要多很多了,丧尸片同理。所以丧尸片也可以说是灾难片的一个亚种。
也正是丧尸的灾难属性使它的基础设定高度统一。在这个前提下,所有作品就像是自发地对同一个世界观的补充,当我们以这个角度去看待时,丧尸作品将会成为史上第一大IP。
丧尸是如何从怪物属性变为灾难属性的呢?
最早的丧尸原型来自海地巫毒教(Voodoo)里的“还魂尸”,即巫师使用巫术将死去的人复活为处于生死之间的活死人。并且活死人只听命于巫师并为其干活。
巫毒教特征
传说中的“还魂尸”
海地最广为人知的“巫毒娃娃”
据说不能发彩图,不然会被诅咒
好啦我瞎编的
在长达四个世纪的传播里,巫毒教从西非来到中美洲。好死不死还赶上黑奴时期,要知道那时奴隶就是财产。试想如果没有太多钱能买到奴隶,那“还魂尸”简直就是一种刚性需求。
而这个海地人民的陋习不但没有根除,反而成为传统一直保留下来。直到1982年,一位返乡的老兄讲述了他自己的“还魂尸”经历,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海地僵尸事件”,人们才发现一切都是出于人性的罪恶啊。
揭发了“还魂尸”真相的老兄
你是最棒哒
时至今日海地人民仍然相信“还魂尸”的存在。而作为海地邻居的美利坚,也许温饱问题解决了就开始寻思消遣,便将海地僵尸传说吸纳到自己的娱乐文化里。
1968年,导演乔治·A·罗梅罗拍摄了现代丧尸片的奠基之作《活死人之夜》,从而获得了“丧尸片之父”的称呼。
乔治·A·罗梅罗(1940年2月4日-2017年7月16日)
《活死人之夜》的“丧尸美学”
这部电影为何能有奠基的地位呢?是因为它确立了现代丧尸的所有基本定律:
1、没有思想,无法返生为人;
2、喜欢吃人;
3、需要爆头才会死亡;
4、被丧尸咬过的人也会变成丧尸;
然而也并非所有丧尸片都严格遵守这些定律,其中《我是传奇》与《血肉之躯(我习惯按直译叫温暖的尸体)》中的丧尸都拥有思想且可恢复,对定律的打破并不妨碍它们成为有趣的作品。
(前半段威尔·史密斯一人独角戏灰常精彩,让人动容。电影讲述了他扮演的军人上校由于自身免疫丧尸病毒而幸存下来,为了解救自己管辖区内的感染者而不懈研究解药的故事。)
(《血肉之躯》是一部浪漫的丧尸片,讲述了丧尸R与人类朱莉不顾双方阵营的仇视关系而走到一起的故事。这个故事同时改编自莎翁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能看出这一层设置,观影体验会提升不少)
而上述这些丧尸定律也是上文提到的丧尸片高度统一的设定,为我们欣赏同类型电影时省了不少理解世界观的时间。
但此时的丧尸依旧保留了从墓穴里爬出来的超自然起源的设定,呈现出的仍然是怪物属性。这个时期的作品最主要表现丧尸惊吓的作用,以及精心设计的造型。
这一趋势在1982年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辑《颤栗者》中达到顶峰。丧尸正式成为美国的流行文化。
迈克尔·杰克逊与僵尸演员合影
这时期的丧尸片总结起来就是娱乐多于思考,没有最酷只有更酷。
然而也是在80年代,创作者们在这个题材里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丧尸片从专注惊吓开始思考未来。
疫情爆发而引发丧尸狂潮的科幻设定逐渐代替了原来的超自然起源设定。到这里丧尸的怪物属性开始向灾难属性转变。
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生化危机》系列游戏和电影。
《生化危机》游戏里的打丧尸高手们
《生化危机》(2002)
大财团安布雷拉公司企图通过传播自己研发的生物病毒引发丧尸狂潮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幼稚。
不过日系怪物素来有夸张(qi)张(pa)设计的传统,所以日系丧尸仍然保留了显著的怪物属性。例如生化危机里的暴君、追踪者、舔舐者等。虽然设定为丧尸,但称其为高概念怪物完全不为过。
暴君(左一)、追踪者、舔舐者(右一)
如果你对怪物属性的丧尸片感兴趣,还可以看看2016年的《请叫我英雄》,改编自日本同名漫画的丧尸片。讲述了废柴男主遭遇丧尸灾难后的成长故事。
与同期的《釜山行》相比,《请叫我英雄》完全被前者的热度盖了过去,但其中对丧尸的设定却非常有趣。
运动员丧尸重复跳高
相扑丧尸死了还惦记着吃饭
影片里的人即使在变成丧尸后也会念叨着生前最常做的事情,犹如无法安息的怨灵仍要受到尘世的禁锢,这种对当代人们生活现状的赤裸裸的嘲讽正好迎合了丧尸空有一具皮囊,宛如行尸走肉的核心价值观。
在最近20年里,具有灾难属性的丧尸片更是层出不穷。
2012年7月,恰逢“2012世界末日”来临之际,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发布了一则“丧尸预警指南”的公告,瞬间引发了网络热议。
“丧尸预警指南”网络截图
虽然是凑热闹不怕事大,但这一行为确实反映了我们地球村人民对未来越发强烈的担忧,其中就包括丧尸狂潮的爆发。
而这方面的作品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美国小说家马克斯·布鲁克斯写的的《丧尸生存手册》和《僵尸世界大战》,后者在2013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布拉德·皮特主演,因为种种原因没在国内上映。你们懂的。
虽然《僵尸世界大战》的小说被众多军迷诟病不够严谨,但其塑造的宏大世界观使它成为一部足够引人入胜的小说。
国外阅读平台《僵尸世界大战》的评分颇高
甚至后续拍摄的神剧《行尸走肉》也对其世界观有所借鉴。
二者同样展现了丧尸对人类文明的重创甚至毁灭,而这恰好就是自然灾害的特征。
《僵尸世界大战》中有一幕是在以色列提前筑起的高墙里,幸存者兴奋地唱起宗教颂歌,结果引发丧尸搭尸墙攻破了这个人类最后的安全区区。这一幕恰好影射了文明的毁灭。
不怕颂歌的僵尸筑起了尸墙
灾难爆发后,也许人类也要改变以往的生存习惯,而诸多仪式感更是毁于一旦。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环境,人心也开始互相警惕起来。
而本期主推的《负重前行》长篇版,却塑造了一个在这种极端的灾难环境下仍然保持善良品质的父亲形象。
上文说到所有丧尸片就像在填补着同一个世界观,那么《负重前行》就是填补了澳洲这块大陆在丧尸片里的空缺,虽然无例外地又讲了一遍生死善恶抉择,但是其中还是有其他丧尸片所没有的闪光亮——融入了当地的土著文化。
虽然未有太多细节描写,但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又看到更多创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