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杨枫
澳大利亚不清楚,但应该跟美国的情况类似。发一篇旧文
要知道怎么看病,你先得知道医生们都在哪儿。作为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生病就直奔医院,最好还得是三甲,因为好医生都在那里。但在美国,医生可不是在医院里等着你的。
美国医生从医学院毕业以后,首先要找地方当住院医,你可以把这个理解为实习,在这个阶段,他必须在某个医院长期工作,等熬过几年,拿到了独立行医执照,才可以自己另立家门,这时候他可以选择自己开个诊所,也可以选择全职留在医院,当然,这跟医生的专业有关,全科医生选择自行开业或者合伙开一个家庭医生诊所的比较多,因为他们主要是负责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慢性病的康复治疗,以问诊为主,需要拍X光,照CT的话会外包给其他专业机构,而不必依赖于医院提供的手术室,手术设备和配套人员。专科医生则多半会选择自行执业和医院兼职相结合,因为自己开业赚的多,也更自由,但医院才能提供更多的配套设备和人员。
在中国看病,因为医生们都在医院,所以你要先去挂号,觉得哪儿有毛病,就挂那个科室的号,如果发现不对,再转科室。(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是这样,我在国内看病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但在美国,直奔医院的话你找不到挂号的地方,一般得先去看家庭医生,让他判断一下你是否需要去看专科医生,如果是常见小病,家庭医生顺手就给你治了,如果他看不了,再把你转给专科医生。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否则大病小病都挤在一起,耽误事。
所以要是长住美国的话,首先你得找个接受你的保险的家庭医生,让他全面掌握你的病历,有事儿先去找他,他的诊疗费相对偏低,约起来也快的多。而且由于他长期给你看病,对你的病历非常熟悉,误判的几率也会降低。
当家庭医生发现力不能及的时候,会推荐病人去相关的专科医生那里治疗,紧急情况会送去急诊室。
那么李冰冰这种访客怎么办呢?这里当然也得分情况,如果是特别紧急的类型,比如心脏病发作,摔断了手脚的话,直奔急诊室就好。美国急诊室有个评价机制,不分先来后到,只看紧急与否,一般来说,胸口疼的疑似心脏病,脑袋疼疑似中风,随时可能没命,所以优先级最高。而肚子疼,手脚骨折就排在靠后的位置。如果只是感冒发高烧,美国急诊室不认为这是特别紧急的情况,多半是先吃点退烧药控制体温,然后做个基本检查就会打发你回家去自己喝水,而且由于优先级太低,通常需要等很久才能见到医生。因为占用了急诊室的资源,就算是随便做个检查,也会收到一张巨额账单。
所以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病情,就不要去美国的医院急诊室。类似这种高烧不退,皮肤外伤的处理,美国有一种Urgent Care(紧急门诊)服务更合适。这种地方不像正规急诊室那样设备完善,人员专精,而更类似于一个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进门的全科医生门诊。不需要预约,接待起来比急诊室快得多,费用也比急诊室低不少。
需要注意的是:可能由于国内抗生素本来就用的比较多,国人的抵抗力相比老外来说似乎有点偏低,在感冒发烧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炎症,而且发展速度往往超出美国医生的预期。一定要提醒对方你可能已经有比较严重的炎症。
找医院急诊室(Hospital Emergency Room)或者紧急门诊(Urgent Care)的时候,最快捷的方式是使用Google Map搜索,最好是用手机版搜索,因为可以直接定位到你所在位置的附近。
表面上看,在美国看病比国内罗嗦的多,又是要预约,又是要排队,有个小毛病都不值得去看,因为等到预约的时候差不多都痊愈了。远远不如国内直接挂个号来的省心省力,但美国医疗制度也有他的好处:层层分级,按病求医,所以大医院不会被大量病人挤爆,能够让真正紧急的病人立刻得到救助(真发生紧急情况的话,美国急诊室的反应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也保证了医生能够有的放矢,从容应对病患,有助于医疗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国内的就医的方便建立在医生护士的高强度工作基础之上,其实这同时也降低了病人患者能得到的医疗服务的质量,误诊率和事故率肯定会因此提升,也进一步加剧了医患冲突。
据我所知,国内也开始逐渐实行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分轨制度,比如社区诊所的普及,康复中心的建设等等,也许有一天,国内的病人也必须通过社区门诊的推荐才能到大型医院就医呢。
更多的美国生活经验和故事,发在微信公众号里,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shenghuozaimeiguo”为你写一个原汁原味的美国
http://weixin.qq.com/r/pTizq1jEJAVbrRzI9223 (二维码自动识别)
欧一僧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或注册
2025 © Australia Property Report.
3 个回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第一个事例是我本科时候的室友:在一次情侣间的“嬉笑怒骂”中,女生“开玩笑似的”从男生侧面“娇嗔的”踹了一脚,男生没站稳摔倒了。具体名称我忘了是什么,反正就是膝盖的什么骨还是什么膜断了还是裂了。然后同所有正常看病一样,给简单的处理之后,手术被安排到了三四个月还是半年后我忘了。安排到半年后的原因是当地医院没法直接处理,需要取一些他那个什么骨什么膜的细胞,空运到西澳医院的实验室里培养,成型了之后空运回来给他安回去。我当时两个感觉:1,女生踹得真狠啊!2,科技好发达,还培养细胞成型成骨还是膜给安回去,好帅啊。
第二个事例是我好朋友。那个暑假她比我们提前回澳洲,然后感冒发烧淋巴发炎。她的GP看她她大腿处的淋巴已经肿了很大了,告诉她必须尽快手术,联系了公立医院,排不上号,就预约了私立医院,几天后就进行了手术。很快也就好了。
第三个事例是我自己的。13念底本科刚毕业,最后那个学期的时候压力太大。三个星期要赶三万字的论文,那时间心情紧张压抑又经常熬夜。果不其然,14年初到了墨尔本的时候,一天夜里突然肚子疼。刚开始我以为是吃坏肚子胃不舒服,吃了点胃药就睡下了。到半夜两点突然就被恶心起来了,冲去厕所吐得稀里糊涂的,全身酸软,而且最初的小腹肚子疼已经开始蔓延到胸腔都疼。我赶紧让我男朋友打急救电话,我痛得躺在地上一动不敢动。他老先生吓得话也说不清也听不懂英文了。我让他把电话给我然后告诉接线员并如实回答她的问题:“对,我意识还清醒。对,我想吐。症状就是全身都疼得受不了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食物中毒。我需要一辆救护车。”
过了大概15分钟救护车就来了。他们先把我扶到床上,让我告诉他们我哪里痛。然后马上在胳膊处给我扎一个软针头,马上打了止疼药,大概十秒钟我就缓过来了。然后开车到了急救室,当天值班医生给我检查。先是抽血,然后拍片,B超,下体检查。到了上午的时候一个帅气的男外科医生过来了,问我怀没怀孕,以前有没有切除过阑尾,我说都没有。他就说:我们初步怀疑你可能是阑尾炎,但是具体结果要等检查出来才能确定,但是从现在开始你不能进食不能喝水,如果是阑尾炎的话我们需要尽快手术。我说好。
等待检查和等待结果的时间是漫长的,管我的护士应该是个中东阿拉伯地区的人。我一度从小腹疼到嗓子眼(深刻体会到什么是会呼吸的痛),她去拿止疼药拿了半天不回来,我疼得嚎啕大哭,她才冲回来给我打一针。然后到了下午把我转到外科住院部,不许吃饭不许喝水不许家属陪,只有生理盐水(可能里面还有别的?)。到了半夜一点多,来了三个妇科医生,他们拉上苇帘然后坐下告诉我,结果出来了,我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症,运动后导致内出血,所以才会到处都疼。然后他们和我blabla解释了一堆说,这个很常见,也没有什么太多可以做的,让我住两天院恢复一下,出院后去药店买点补铁的药片,然后回去看GP。
所以那两天住院,吊针也不打了。护士每天三次送药,量体温。半夜两点多也会来一次。给一张表你选三餐,可以吃牛排可以吃汉堡。那三颗药里有两颗是panadol神药,还有一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到了第三天出院了,我就遵医嘱去找GP,GP说如果现在没有打算要孩子,月经能正常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主要要注意休息不要压力太大不要发胖。也没给药。
那大半年开始我就不熬夜了,也尽量让自己保持好心情。开始有意识的提醒自己不要生气,不要急。到了年底回国后我妈不放心还带我去中山医科大的孙逸仙医院找了个主任给看了一下。主任说法和GP一样,她也理解澳洲可能不会随便给药,所以说你愿意的话可以买点药带去。
然后又过了两个月去检查,没有问题了。
在澳洲五年多了,有一件事情一直想不明白:我在国内每次一感冒必喉咙痛,喉咙痛完必发烧,每次这个时候必须要去医院吊一周的药水才能好。到了澳洲后因为感冒发烧去找过两三次GP,说法都是喝水休息。久而久之自己也就知道了。稍微轻微点的吃个panadol多喝水睡睡觉,两三天就好了。稍微严重点的吃点国内带的感冒药,多喝水,几天也就好了。有人和我说,可能是澳洲环境好,病菌没那么多。也有人说,国外还是比较注重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所以更多时候他们会希望病人能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抵抗疾病。当然遇到紧急的情况,他们不可能不理的啊!Monash医院后面就有一大片草坪是给急救直升机停的,如果他们真的什么都慢吞吞的,要直升机干嘛?
当然我也见过头破血流在急救室外面等到血都凝结了。护士跑过来和他说,里面有出车祸的很严重,我们现在没办法帮你处理。然后那哥儿们就开车走了……走了……。囧
我认为每个制度都有它的好处和坏处。在国内的时候我也挺习惯有问题马上去三甲医院,挂号就能有个好医生给看病。但是我也很烦他们随便给开一堆药。国外看病很多时候预约前你的症状就莫名其妙好了(比如过敏情况),可能你觉得都情况都严重死了医生也不管,但目前看来我觉得都还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的第一步。毕竟保护自己的身体,医生要对你负责,你也得对自己负责。
杨枫
赞同来自:
澳大利亚不清楚,但应该跟美国的情况类似。发一篇旧文
要知道怎么看病,你先得知道医生们都在哪儿。作为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生病就直奔医院,最好还得是三甲,因为好医生都在那里。但在美国,医生可不是在医院里等着你的。
美国医生从医学院毕业以后,首先要找地方当住院医,你可以把这个理解为实习,在这个阶段,他必须在某个医院长期工作,等熬过几年,拿到了独立行医执照,才可以自己另立家门,这时候他可以选择自己开个诊所,也可以选择全职留在医院,当然,这跟医生的专业有关,全科医生选择自行开业或者合伙开一个家庭医生诊所的比较多,因为他们主要是负责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慢性病的康复治疗,以问诊为主,需要拍X光,照CT的话会外包给其他专业机构,而不必依赖于医院提供的手术室,手术设备和配套人员。专科医生则多半会选择自行执业和医院兼职相结合,因为自己开业赚的多,也更自由,但医院才能提供更多的配套设备和人员。
在中国看病,因为医生们都在医院,所以你要先去挂号,觉得哪儿有毛病,就挂那个科室的号,如果发现不对,再转科室。(不知道现在是否还是这样,我在国内看病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但在美国,直奔医院的话你找不到挂号的地方,一般得先去看家庭医生,让他判断一下你是否需要去看专科医生,如果是常见小病,家庭医生顺手就给你治了,如果他看不了,再把你转给专科医生。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否则大病小病都挤在一起,耽误事。
所以要是长住美国的话,首先你得找个接受你的保险的家庭医生,让他全面掌握你的病历,有事儿先去找他,他的诊疗费相对偏低,约起来也快的多。而且由于他长期给你看病,对你的病历非常熟悉,误判的几率也会降低。
当家庭医生发现力不能及的时候,会推荐病人去相关的专科医生那里治疗,紧急情况会送去急诊室。
那么李冰冰这种访客怎么办呢?这里当然也得分情况,如果是特别紧急的类型,比如心脏病发作,摔断了手脚的话,直奔急诊室就好。美国急诊室有个评价机制,不分先来后到,只看紧急与否,一般来说,胸口疼的疑似心脏病,脑袋疼疑似中风,随时可能没命,所以优先级最高。而肚子疼,手脚骨折就排在靠后的位置。如果只是感冒发高烧,美国急诊室不认为这是特别紧急的情况,多半是先吃点退烧药控制体温,然后做个基本检查就会打发你回家去自己喝水,而且由于优先级太低,通常需要等很久才能见到医生。因为占用了急诊室的资源,就算是随便做个检查,也会收到一张巨额账单。
所以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病情,就不要去美国的医院急诊室。类似这种高烧不退,皮肤外伤的处理,美国有一种Urgent Care(紧急门诊)服务更合适。这种地方不像正规急诊室那样设备完善,人员专精,而更类似于一个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进门的全科医生门诊。不需要预约,接待起来比急诊室快得多,费用也比急诊室低不少。
需要注意的是:可能由于国内抗生素本来就用的比较多,国人的抵抗力相比老外来说似乎有点偏低,在感冒发烧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炎症,而且发展速度往往超出美国医生的预期。一定要提醒对方你可能已经有比较严重的炎症。
找医院急诊室(Hospital Emergency Room)或者紧急门诊(Urgent Care)的时候,最快捷的方式是使用Google Map搜索,最好是用手机版搜索,因为可以直接定位到你所在位置的附近。
表面上看,在美国看病比国内罗嗦的多,又是要预约,又是要排队,有个小毛病都不值得去看,因为等到预约的时候差不多都痊愈了。远远不如国内直接挂个号来的省心省力,但美国医疗制度也有他的好处:层层分级,按病求医,所以大医院不会被大量病人挤爆,能够让真正紧急的病人立刻得到救助(真发生紧急情况的话,美国急诊室的反应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也保证了医生能够有的放矢,从容应对病患,有助于医疗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国内的就医的方便建立在医生护士的高强度工作基础之上,其实这同时也降低了病人患者能得到的医疗服务的质量,误诊率和事故率肯定会因此提升,也进一步加剧了医患冲突。
据我所知,国内也开始逐渐实行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分轨制度,比如社区诊所的普及,康复中心的建设等等,也许有一天,国内的病人也必须通过社区门诊的推荐才能到大型医院就医呢。
更多的美国生活经验和故事,发在微信公众号里,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shenghuozaimeiguo”
为你写一个原汁原味的美国
http://weixin.qq.com/r/pTizq1jEJAVbrRzI9223 (二维码自动识别)
欧一僧
赞同来自:
..............................................................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