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的大学,如墨尔本和悉尼大学世界排名都很靠前,但为什么都觉得去澳洲留学很水呢?

已邀请:

DylanZheng

赞同来自:

之前回答过这类问题,也辩驳过其他知友的回答,这里复制过来,希望对你有帮助。
1. 关于总体教育水平。
美国教育的整体水平比澳洲好,这是不用讨论的话题。用美国的top20跟澳洲的top8是没有可比性的。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能去美国前20却选择来澳洲的学生是极少的。
But
以此来讨论澳洲的学校是渣,我是不同意的。times有名的把美国学校往前排的一个排名,如果去看QS跟ARWU的排名,澳洲前八的大学基本都可以进入世界前100. 因此,我不认为澳洲top8 是渣。而说8大以外的大学是野鸡大学,我必须说,这是一个非常武断,无知,自以为是,和不负责任的判断。在澳洲,8大以外的大学的一些专业也是很值得去学习的,我采访过的一个澳政府高官就是从澳洲一所四星大学毕业的,并且他非常以自己的母校骄傲。

2. 关于学生质量。
澳洲对于中国留学生的录取条件相较美国而言比较低,这是事实(基于不需要靠GMAT,GRE,跟SAT等)。所以入取的中国学生的整体质量,相对较低。
But
以“中国留学生的质量”来判断一个学校的好坏,也是非常武断,无知,自以为是,和不负责任的。我身边有考上剑桥却因为学费太贵而放弃的澳洲本地的同学,有从韩国精英高中毕业拿到诺贝尔奖得主授予的奖学金来学neuroscience的同学,也有在哥伦比亚当了20年法官,移民来澳洲之后,决定重读澳洲法律的中年男子。澳洲大学里什么人都有,门槛不高让你进来了,是你的机会,好好努力把自己放到那些牛人的圈子里,才是你应该做的。以“中国学生的质量”来判断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国家的教育,是非常可笑的。“尊重个人,不要以偏概全”这个最基本的西方理念。

3. 关于来澳洲肯定是为了移民
澳洲移民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比较容易,是事实。
But
来澳洲肯定是为了移民这么绝对的句子你也敢讲么?不值一辩。起码我不是。

总结
大部分中国人一路中考高考过来,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容易进的学校就是坏学校,越难进就越好”。
但西方并不是这样认为的。用更科学的眼光来看,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很多变量,录取难度体现了这个申请这个学校的人数,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单单以这一个指标来判断一个学校的好坏是不会被澳洲人英国人或美国人接受的。
西方的理念是,“你从这个学校毕业之后有多牛,这个学校给了你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看一个学校的知名校友,或者该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平均工资,是比入学难度更好的判断标准。

话说回来,美国顶尖跟澳洲顶尖,是没得比的。如果你们收到了美国top20的录取,没有特殊原因,可以不用考虑澳洲。但是这并不证明澳洲的顶尖大学很烂。我见过来澳洲才两年,完全融入澳洲生活,结识世界各地的朋友,英语从出国前的雅思5.5练到毕业时的8.5,毕业后很快就拿到工作offer的中国留学生。也见过成天在家里玩游戏,各种挂科,呆了6,7年还不能跟人用英语简单交流,却每天抱怨澳洲教育烂的中国留学生。澳洲大学已经给了你最好的资源,想成为哪一种人,是你自己的选择。所以,既然出国了,就不要只把自己当成“中国留学生”,去跟local竞争,跟其他各国的牛人竞争,这在哪个国家都试用。加油吧各位!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说出这样的话的一般也不过去了类似美国top100,然后总是拿美国top20甚至top10去跟全世界比。如果要和美国top20-30比,甚至到某些专排非常强的学校比,我也承认澳洲学校的确是无法比较,但是因为这个就完全不加解释一杆子打死澳洲学校我觉得也是很无知的做法。

为什么美国留学就高人一等?因为美国是世界第一的国家,而且最初的留洋派大都去了美国,美国留学也是最大的群体,回国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就比较大。

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自己对教育的认知有问题。
(自己写的没有下面的转帖好,所以自己的就删掉了)

最后,加上一句,其实留学澳洲的留学生真的很多人是被惯坏了,语言不行学术不行,来到这边也只追求一个pr混日子,天天除了去超市跟收银员讲几句英语(甚至用自助结账都不用英语),其他时候跟在国内没有区别,最后抱怨不好找工作,外国人不愿意跟你聊天。

废话,你这个样子,话都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录用你,怎么跟你做朋友?

作为一个在澳洲呆了很多年的人,希望真的可以把你们点醒,不要再追求那些有的没的,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坚定不移地去追求。

======9.14更新一处转载的帖子=======

对于论坛很多关于澳洲大学的批评,无非来自于生源质量差和coursework水这两个理由。我先说生源质量的问题,我一向是觉得用生源来评判一个大学好坏,是很可笑的做法,大家可以去查一下,95年以前,想出国的人,必须得审批,所以导致能有资格出去的名额很紧张(也造成了一批腐败现象),我认识一个年级比较大的宾大博士,GRE都没考,仅仅考了个托福,也被录取了。所以其实当时只要你能有名额,录取标准真的没现在这么变态,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中国人申请美国学校的很少,而众所周知的是,美国和一些外国的大学其实录取国际学生甚至每个国家的名额,都是有配额的,因为要保证校内文化的多样性。而竞争小了,自然申请就容易了。所以一个大学的难申请与否,取决的并非大学的真实质量,而仅仅是申请的激烈程度。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一些了,首先第一,美国地杰人灵,奖学金相对也比较多,而本身国家的优势实在无可厚非,每一个清北的,985的,211的学生,自然首先考虑的便是美国了,所以导致了美国区的竞争惨烈无比,也造成了门槛高的假象。大家于是都会觉得,美国的大学就是好,所以难。而对于澳洲来说,它从来都是最优秀的学生的第2甚至第3选择,加上大家对于申请难,就是好学校的误解,让越来越多的好学生觉得去澳洲比较丢脸(中国人真的很好面子。。),所以直接导致了澳洲的学校确实更难接收到中国最优秀的生源,于是自然而然的,对于中国学生的门槛就愈加下降了(很多欧洲名门大学的对于中国人门槛相对低也是这个道理),但是这和大学本身质量下降没有任何关系,相反,我觉得,这对于很多申请不到美国TOP的学生而言,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让你接触到世界一流的教育。

其实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因为上述的原因,他们是远远不可能申请到美国TOP院校的,但是说句实在话抛开国家的因素不谈,那些50名后的学校,真的没有几个有资格能在教育资源上,去和8大比肩而立的,更别谈那些去了更烂美国院校的自费生们,归根到底,人有自己的选择,也许他们觉得美国机会会更多,但是我想说的是,今年美国入学的新生里,中国学生的比例空前达到了18.5%,也就是每5个新生,就有一个中国人,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想象在美国的工作机会竞争会有多么惨烈,尤其是在美国经济这么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而当他们回国来的时候,这么庞大的留美大军队伍里,恐怕也只有真正的TOP学生,才能受到名企雇主的橄榄枝,这和几年前留澳大军归国的情况其实是一样的,因为美国人现在就是在把教育产业化,除了最顶级的那么10,20个学校,现在美国就是海招华人的策略无非就是把澳洲的策略再用了1次而已,具体的情况,我相信各位留美同学们深有体会,我就不多说了。

而对于澳洲饱守批评的masterby coursework,而言,我也想说明1点,现在去美国读书的大军里,95%都是自费生,95%里,有60%左右都是研究生里的master级别,而这个master里,90%以上都是自费的coursework形式的硕士(美国人只是不标明而已),至于论文问题,澳洲很多coursework一样有。而对于会计这样的特殊专业,我只能告诉大家,去美国的,抛开高端的phd会计不谈(会计phd是全美最难申请,毕业后待遇最好的项目之一,和会计硕士其实搭不上什么边,美国的会计硕士其实也就是个职业培训),会计硕士都是F2(陪读签证)的夫人们的第二选择,正所谓陪读的家人中,有头脑一点的去读个会计,没头脑的去读个护理,这个门槛有多么低你是可以想象的到的。授课方式和澳洲的也其实没有任何区别,大家都是去做个会计而已,你何必那么较真,何况澳洲还可以移民。而其他的master想转入phd,其实也是很难的,因为在美国,成绩优秀,有志向做科研领域的学生,都会在本科阶段直接申请phd项目,而相对对于科研没有兴趣,想对未来职业规划进行一定程度扩展的学生,则可能会选择master的项目(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很多master也是华人班的原因,因为不仅仅澳洲人,老美其实也是觉得本科生就足够工作了,而比较少会去选择coursework形式的master).所以master和phd,在很多项目里。是不能互相转的,因为从一开始,职业规划和课程设置,都是不一样的。(注意我不是说全部,就好像澳洲的coursework也不是全部都不能转phd一样,比如新南的master of engieering science extension,和澳国立的 master of computing honour 之类都是可以转phd的一样)。

所以归根到底,不存在谁高谁低,只存在哪个项目是最适合你的,如果你真心想以coursework作为扩展你未来职业的一个起点(某种意义上确实是个职业培训),又或者说你想以它作为你移民的起点,我觉得它就是很好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也有很多牛人读coursework的原因(从移民角度来说,我真心觉得你去美国读个会计之类的硕士还不如来澳洲,,当然有美国梦情节的人除外),因为研究类虽然所谓的“高端”,但其实并非人人都需要去读,澳洲其实和美国一样,如果你读这1类,奖学金也是很多的,甚至还专门给你提供“研究类硕士”(虽然我一直觉得这是最蹩脚的学位,因为你做科研,一个硕士显然是不够的,而如果你1开始就没资格去报phd项目,那我觉得可能你也不是很适合去做科研,虽然也有例外,但是具体原因我后面会谈到)。问题的关键却在于,就算给了你奖学金,让你风光了,让你不花钱了,但是如果让你去做一个你本身就不是很适合的研究项目,最后的结果恐怕只是你浪费了你的青春,时间比金钱更宝贵,而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时间,却没有用在你最擅长的领域上。我在美国真的见过很多,在所谓名校里就读的中国phd们,他们和美国人不一样,美国人是在进入phd项目之前,就已经很明确的知道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一旦不喜欢,他们也会很干脆的quit掉(也不存在中国人悲剧的visa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目的明确,而相当一部分的(注意,我没说全部)的华人phd们,他们读这个项目唯一的理由是,有钱,有奖,可以免费去美国去名校,因此当初不惜一切代价,去造假PS,研究经历,也许造假说的过火了点,就说夸大好了。而就是因为这个动机不纯的目的,导致他们很多人到了第3年,还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兴趣,或者自己真正意义上长远的目标,他们的目标,也许就是在美国混1天是1天,混个学位绿卡,然后回国再开创事业,但是其实真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发现了,自己的青春,真的不值得这样挥霍。

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能参考一下这些意见,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你拿到一个学位后去作为你炫耀的资本,而在于你能从教育中去得到的知识和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澳洲的很多学校,是足够提供给你们这些的,更别谈悉尼,墨尔本ANU这样的优秀学校,资源是提供给你们了的。就看你们自己会不会用,辱骂澳洲学校的那些人,我真心问你们,第一,你们到底有没有来过澳洲?第2,如果你来了澳洲,你在你们学校的图书馆,各种就业中心,教授的办公室里,逗留了几分钟?而对于真正利用了这些教育资源的同学们,我相信不管是美国,还是澳洲,是phd,项目,还是coursework,只要你们选择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项目,我相信,你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Mark双

赞同来自:

其实没必要担心有人说水。名企对于澳洲顶尖大学的毕业生都是很欢迎的。不会因为你是澳洲大学毕业就拒了你。
你可以去全球最大的职场人士网站LinkedIn (领英) 上看看具体澳洲大学的毕业生是什么情况。
以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为例,这两所大学校友在香港的分布情况如下:
悉尼大学(截图只显示了聘用最多的前几个公司,完整的可以自己去领英找):
墨尔本大学(截图只显示了聘用最多的前几个公司,完整的可以自己去领英找):
可以看到,这两个学校校友所在的前几位的公司包括国际一线大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JP摩根、花旗、美林、瑞银、德银等);四大(PwC、Deloitte 、EY、KPMG);大型跨国商业银行(HSBC汇丰、Citi、ANZ等);也有在大学如香港大学工作的。(完整的统计结果可以自己去领英找,我上面提到的和没提到的都有不少。国内方面,除了金融和四大还有很多去技术类公司如IBM、华为、百度、西门子、联想、甲骨文、思科等)
这说明什么呢?最难进的公司都招收了很多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的毕业生,这些普通人不容易进入的大公司都如此,你还担心什么呢?那些说水的,实际上都是毫无社会工作经验的人凭个人主观感受想当然说的,都没有足够且客观的数据支撑。
澳大利亚是亚太地区唯一的西方国家(如果把新西兰忽略的话),同时也是亚太地区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人均GDP6万4美元,位居世界第五位),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亚太的分区有很多高层都是澳洲人,也是澳洲顶尖大学毕业的,所以澳洲顶尖大学的学习经历在亚太地区绝对是混得开的。
还有,谁说中国的好学生都不会去澳洲的?
下面几个中国顶尖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以澳洲的墨尔本大学为例,我截了下图:
1.北京大学(截图来自《北京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北大2014年一届去墨尔本大学的就有11人;
2.清华大学(截图来自《清华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清华2014年一届去墨尔本大学的就有8人;
3.复旦大学(截图来自《复旦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复旦2014年一届去墨尔本大学的就有18人,去悉尼大学的有11人;
4.浙江大学(截图来自《浙江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浙大2014年一届去墨尔本大学的就有12人;


最新补充:
我们再具体看墨尔本大学的学生去具体的一个公司的情况,就以金融行业里面竞争最激烈的一类公司——投资银行中排名全世界第一的高盛(Goldman Sachs)为例,数据来源还是世界公认的最大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的进入门槛可以说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一类,尤其是像高盛这样最顶级的投行更是如此,投行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往往都有一个target schools list来参考,如果毕业的学校不是在list里面的话那么连简历关都通过不了。
在国内一般投行最认可的四个学校分别是北京上海最顶尖的top2,也就是俗称的“清北复交”,这个称号最早就是起源于投行的准入门槛,后来被滥用到了其他领域成了中国顶尖大学的代名词。
下面我们看看Linkedin上面清北复交外加浙大、人大、南大、中科大、香港大学的在高盛的校友人数情况,并与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做对比。
北京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125个:

清华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104个:

香港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90个:

复旦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69个:

上海交通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44个:



浙江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38个:

中国人民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18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28个:

南京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21个:

那么我们再来看澳洲的墨大和悉大的情况,

墨尔本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96个:


悉尼大学进入过高盛的校友有82个:

综上,我们可以排个序,以各个大学进入高盛这个全世界第一的大投行的校友人数情况来看,排序是这样的:
北大>清华>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悉尼大学>复旦>上交>浙大>中科大>南大>人大
从具体数量来看,清华、墨大、港大人数相近,都在100上下10人区间

一目了然了,澳洲大学都很渣很水吗?如果是,那高盛的HR为什么要从澳洲的墨大招数量和清华、港大人数差不多的毕业生?全世界都公认的各大大学排名榜单(THE/QS/ARWU/U.S.NEWS)上墨大和清北港也没有什么差距,国际顶级公司招聘员工的时候也是类似的情况,为什么到了有些人口中澳洲的大学就都变得一无是处了呢?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