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文章《一个澳洲移民的心里话:中国,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提示:这是一个2014年的提问
移民来到澳洲快三年了,我越来越感觉到这里的政府才是真正地为人民服务,而且服务到了极致!说句实话,三年了,我没赚什么钱,但我从来没遇到过一件让我窝心的事,也没遇到过一个让我难堪过的人,更别说骂人、打架、偷盗等犯罪了(我不是说澳洲没有犯罪)。
咱们在国内拼命赚钱为了什么?老婆,孩子,父母,大家的健康。真正为了满足自己私有欲望的人很少。但到了澳洲,我发现这些东西政府都已经替我做好了,我需要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就行了。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没有动力了。医疗全部免费,孩子上学全部免费,上大学可以贷款,找到工资在一定数额以上的工作以后才用还贷款。
生孩子国家奖励3000元,孩子每月的补贴够付我的600平米房子的租金,或少加一点就可以付购房贷款了。老婆每月领到的养育孩子的补贴和孩子拿到的差不多,而我因为有一个5岁以下的孩子,政府给我很大的税收补助,将近五分之四不用交纳。
我家的后门从来不锁,任何人都可以从后门进到我家里,当然就可以拿走任何东西,但从来没有。你的钱包丢了,就会有人打电话给你(如果他能找到你的电话的话),你会发现里面的硬币还在里面。
无论多么拥挤的场合,从来不会有人碰到你,更不会挤你(观看世界杯比赛除外),再急也会去排队,所以总会有人问你:你是这个队伍的最后一个吗?永远不会有开车加塞的情况,也总会有人给你让车让你去加塞。永远不会堵车,但高峰期你会发现车速会慢得出奇。没有交通警察,只有那一明一灭的红绿灯,没有人会无视交通灯的存在。所有的汽车都会给行人和自行车让路,包括在小路上闲庭信步的小鸟。
周末,几乎每一个购物中心的停车场都会人满为患,很多人会开车在停车场转圈找位置,或等别人离开,但,你会发现离大门最近的几个残疾人和母婴停车位却空着没有人停。
买车的费用为车牌费每年500元,仅此而已!没有养路费,没有购置费。当然肯定是要保险的,我的车全保每年不到500元(当然和车的高级程度有关)。没有过桥费,收费站是不存在的(城市隧道除外,一年也不走一次,还可以绕行)。
永远听不到大声喧哗,无论是饭店,车站,商场或酒吧(体育场除外)。凡是带屋顶的地方全部禁烟,离儿童游乐设施50米之内禁烟。我儿子在路边随意向公共汽车招了一下手,会引来车里几个人和他招手示意。
注册一个公司75元,三年的注册费,然后就可以营业了。没有注册资金,也没有经营范围。没有工商,也没有税务,更没有什么城管大队。年底,自己填表自己报税,没有人管你,如果你不想报,没问题,当然查到你,你这一辈子就别想轻松了。
这里人均年收入大概50000澳元,每周大概为1000澳元。一个DVD为40元,液晶平板32"电视2000元,SONY的摄像机800-1300元,NIKON的专业数码相机D50,800元,意大利3+2真皮沙发1800元,IBM手提电脑2000元,收费电视所有频道加一起大概40个,每月100元,全新的韩国现代车,起价13000元,本田雅阁3.0,40000元,BMW318,50000元,保时捷20万,一般级别的的游艇60000元,两个城市之间的飞机票一般为100-200元,飞回中国的机票为700-1200元,飞到美国的机票为1500-2500元,一个600平方的土地,上面盖着一套150-250左右面积的平房,大概要30万(看地理位置)。
我无意去比较中国和澳洲的好与坏,两个国家国情差距很大,几乎没有可比性。但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待遇(完全和金钱无关),而且许多东西可能是我在中国要努力一辈子才能得到的。这是一个只有富人没有穷人的社会!富人住10万平方的大庄园,穷人住 500平方的小平房;富人开100万的宾力,穷人开15000元的韩国车;富人可以有几个自己的私人别墅,穷人在假期的时候可以花一点钱去租一个同样风景秀丽的海边别墅;富人可以有一个像航空母舰那样的游艇,穷人可以很轻松地分期买一个足够全家人一起出海的游艇。
重要的是你从来就不可能一眼分辨出你面前的这个人是富人还是穷人。他一样的遵守交通规则,一样的照章纳税,一样的被警察抄牌罚款,一样的为了找一个停车位在停车场转来转去,一样的不会在公共场所抽烟大声喧哗,一样的光着脚在家门口的人行道上走来走去。
(文章链接:一个澳洲移民的心里话:中国,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这篇文章是在我一个老师(澳大利亚留学回国)所转发的微信里看到的,看完之后有不少疑问。
希望曾在澳洲生活过的人证实一下它是否真实可信。
而你对这篇文章又是怎么看的?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3 个回复
不屈的野兽
赞同来自:
MR ZWJ
赞同来自:
不请自来! 知外君也来分享一下朋友在澳洲的故事!
这是一位选择独自去澳洲留学,
过了5年,从小孩变大人的成长史
他说: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 我不会选择澳洲。
我不知道是他一时气话还是对生活的无奈,不过可能正好代表着他当时的心情吧。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时间回到2012年的7月,我终于放弃了第二次高考的志愿,毅然决然的踏上南半球已进入深冬的澳大利亚。
5年后依旧身处墨尔本的我,并不后悔当初走出国门的决定。
可是,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可能不会选择澳洲。
不过,也就是因为人生没有如果,所以生活才会是生活。
1、起始之歌
在我的预想之中,出国留学从来不是我的人生选项,我从小就生活在中国华侨高产地的福建,但我却从没有过征服世界的想法,或许是因为我的故乡并非沿海城市,而是靠近内陆的小县城。
这样的环境培养了我悠然的个性,我脚踏实地,享受当下,安安稳稳;即使在国人都爱好出游的节假日,我也喜欢宅在家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外面的世界,我从未感到好奇。
▲故乡:福建清流
然而,命运似乎喜欢作弄人,尤其是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下一个路口,不是远方,而是相反方向。高考,成为了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经过一考的挫败和信心满满的复读,二战成绩同样不太理想的我,感觉付出和收入并不成正比,更别提去梦想的学校。
当时的我对于未来一片迷茫,也正是这个时候,老爸突然问我:“要不要试试出国念书?”
他的话,仿佛给身处黑暗中的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光明的大门。
考虑到户籍因素,最终我选择留学澳洲,父亲给我建议的大学是墨尔本的莫纳什大学,原因主要有两个:
由于我所在的小城市在当时并没有留学贷款的条件,我和老爸还专门跑去上海办理贷款和联系中介,这中间的波折也挺多的,唯一庆幸的是一切都还算顺利,我也从一个留学小白,开始对南半球的那块孤零零的大陆有了些许了解。
此外,为了雅思考取高分,我还离家去了省会福州和北京学英语,但是雅思成绩都没有达到预期的分数。本打算等雅思考到足够免去语言课的分数再离开,没想到老爸最先沉不住气:
“你还呆在家干嘛?赶紧走,赶紧走。”
于是,傻傻的我变带着些许期待、些许无奈、些许忐忑的心情,义无反顾的奔向澳洲。
2、留学澳洲的第一个坑
踏入澳洲大陆后,我首先开始的是语言课程,当初中介帮我申请的是:
15周的语言课程 + 1年莫纳什的预科(foundation)课程 + 3年的专业课程
这样毕业时间大概是四年半。作为留学小白的我,什么都不懂,就按照中介的安排去上课呗,也没有想那么多。
如果要是当时,哪怕我多懂一点留学的信息,那我后面也不至于遇到那么多波折。
这也正是我想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的原因之一,给想要来澳洲留学或是移民的小伙伴们分享一些经验和教训,以避免重蹈我走过的弯路。
回到正题,当我语言课的EAP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原本应该接着上莫纳什的预科课程,有一位关系比较好的老师私下闲聊时的问话改变了我留学的路程,她就问我:
“是不是在国内高中没有读完就出国了?”
我当时非常惊讶,说自己顺利完成了高中学业。
老师也很震惊,告诉我,预科课程是给那些高中未读完或者是根本没读过高中的学生准备的。
当时我就特别的疑惑和迷茫,“难道还有别的课程?”
于是,老师偷偷向我推荐了bridging课程(抵雅思成绩)加diploma课程,通过之后能直接升入大二。
事后,我突然想到,如果不是跟这位老师关系不错,如果不是她无意中问起我的情况,那我岂不是要在预科课程上白白浪费一年的宝贵时间和更多的金钱?
根据我后来的了解,所谓的预科课程很多课程就是把高中知识用英文再上一遍。
当然我也不是说预科课程就一无是处,对于那些偏向慢慢适应这种英文学习生活,为自己之后的专业课打牢基础,或是不想一下子面对未知且更高强度的专业课的同学来说,预科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我的课程变更也有政策要求降低的因素,但对于当初的中介尤其是我的负责人,我是极度不满的:
首先,没有告知我任何关于diploma快捷课程的信息,而且我后来认识的同学中也大多如此,也许其中牵涉到利益问题。
再有就是我的负责人竟然搞错了我的校区,要不是那个相识的姐姐发现地址并非她的校区,我可能在注册课程上又有一番波折,注册前一晚我联系中介给的答复是两个校区中的一个,从那以后我再没有联系过这个中介。
所以,选择一个好的中介尤其是专业且负责任的中介是很重要的事情。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学生选择个人申请,这样所有信息都被自己掌控。
不过我需要说一点,如果有能力联系到澳洲移民中介最好选择这边中介,因为是免手续费的而不像国内的大多中介两头收费,作为中介给学校提供生源是有回扣作为报酬的。
▲抱考拉,略略略
因此,我最终的留学流程变为:
15周语言课程(EAP课程) + 10周Bridging(已减免5周) + Diploma + 2年大学
历经波折包括更改课程的等待时间,最终我花费了4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本科课程。
回到正题,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开始了bridging课程和diploma课程。
虽然说Bridging课程也属于语言课程,但现在看来却是一个不错的衔接课程,其中我学到了如何真正规范地完成一篇英文论文或者报告。
在此我需要强调一点,国外对于知识产权非常重视,论文当中的每一个观点都需要注明出处。所以关于英文论文,我个人感受是其实不难,但只要是写论文就需要用时间来磨,因为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已发表的著作书籍和报刊杂志等。
简言之,Diploma课程在我理解就有点类似于国内专升本,也相当于快速上完大一课程,通过diploma课程之后就可以直接升入大二。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费便宜了很多。
▲ 和朋友去玩 给袋鼠喂食
其实我挺庆幸读了语言课,因为我现在很大一部分常联络的朋友,都是在这期间所认识的,而本科学习期间的无固定同学的选课制很难有机会去结交朋友,下课就各回各家。
来澳洲之后,曾经非常内向的我,为了挑战与锻炼自己,中午一下课就坐在往来必经的公共聊天区域,只要有同学或教师经过就跟其聊天,也以此为契机认识了不少外国朋友。
尤其是在此期间结识了好几个聊得来的日本友人,因每年七八月份,会来很大一批日本交换生,对于他们来说,既能学语言,又能减轻生活费,何乐而不为。
每天课后,我们几个就东南西北任挑一个方向,边走边聊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一同喝咖啡、一同看电影、一同参加志愿者植树活动、一同天南海北地聊天甚至是敏感的中日政治问题。
▲ 语言课上认识的日本朋友
遗憾的是,这些外国友人大多很快回国了,虽然在Facebook上偶尔会有联系,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以及各自忙碌的生活,慢慢也就淡了。
那是一段难忘且美好的回忆。
3、忙碌而又充实的本科学业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语言学校 + bridging + diploma课程学习结束之后,我就正式开始了莫纳什的充(坑)实(爹)的大学生活。
我本科读的是莫纳什的BBA(工商管理专业的经济与金融领域),如今也是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金融硕士在读学生。
起初家里给我选的是会计专业,但是在diploma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会计实在是很不感冒,所以就改了专业,并在2016年11月份顺利毕业。
本科毕业之后我选择深造,当时我申请读研的时候,本想着莫纳什是母校且均分要求也够,就把莫纳什作为保底学校,谁想专业名额居然满了。我真的很气,作为母校的莫纳什居然不管自己本校的学生,按照以往我申请的时间也不晚,好气哦,但是还是要保持微笑。
且重修之后分数取两次成绩的平均分,只要你有挂科,你的均分就会被瞬间拉到低谷,且挂科成绩会被记录在成绩单上。比较坑的一点是,莫纳什有不少hurdle甚至double hurdle的规定,比如说final期末考的成绩必须达到考试的40%或者50%,才算通过,哪怕平时成绩满分,但在期末考中未达到这个要求仍算挂科。
另一方面,就算final考很高分,平时作业成绩不够,总成绩不到40%或50%,或者个别科目连final以外的平时作业成绩都有百分比的要求。
▲ 只有break期间粗去玩
在澳洲留学期间,大部分的学习真的是靠自己的。
有的老师可能还会耍心机,千万不要相信“只要你每节课都来我不会让你挂的”,或者暗示“最后一节课你一定要来,我可能会给你泄露一些考题”,这些绝对是扯淡。
在莫纳什,大部分学科你都不知道会怎么出题。
当然,如果期末担心考不过或者考试时间连考的话,是可以考虑申请defer延迟考试的。
不过,申请延考必须要开出病假条或者其他特殊证明,比如家里亲人过世之类,也由此产生一批卖病假条的中国医生,明码标价,几十澳币一张,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治疗证明,200澳币左右。
对于此事的对错我就不予评价了,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双赢(笑)。
不过,莫纳什现在也发现了这个严重问题,更改了延考条件,只要进了考场,就不能再当(装)场(病)申请重考。
终于,最终我还算顺利毕业了,同时又有些许失落。
作为留学生的我们在澳洲真的是很努力很艰辛,熬了这么多年拿到商科学位,但却感觉在国内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高认可度,且因为学业和生活的压力以及并不充足的工作实习机会,也许我们工作经验还远不如国内假期参加各类实习的大学生们。
4、不得不做的业余兼职
澳洲留学期间,除去头一年,我的课余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兼职了。
刚来澳洲的时候在老乡的鱼薯店当过一个月学徒及两个月正式工直到搬家,也算是有了一回洋快餐的体验;之后在唐人街的一华人餐馆里包饺子兼洗碗。
▲ 我的第一个包饺子徒弟
有这么一份兼职,我从三年前一直干到了如今,职位嘛说好听点是仓库管理员。
这是一家家族企业,属于外贸食品公司,在我看来既有外贸性质也算是物流公司,在供应餐馆这条链上做得很成功。老板是福建人,说起来也勉强算半个老乡,他后来先去了越南,老板娘和大部分亚洲员工都是越南华裔,相比对待越南人和华人还是有些差别的(无奈)。
▲ 仓库点货的工作
所谓仓库管理员,其实嘛就是个搬运工。
如今我同时在两个部门工作,一个是门店也是最早开始上班的地方,也就是一个亚洲超市;另一个部门是在总部warehouse仓库工作,一年前因为人手不足被征用至今。
超市的工作嘛,上货、卸货、送货以及库存管理,不过除了这些也需要做各种琐事,比如修理工具、地面涂漆、清洁玻璃、装卸货架、检查及清洁冰柜甚至修理屋顶什么的,突然发现自己可以如此全能(苦中作乐);仓库那头工作就比较单一,基本就是给餐馆的下单点货。
工资从最早每小时税前17澳币涨到如今18.5澳币,包含养老金。因为学业课表变更所以每学期的工作天数并不固定,基本在一周1-3天,算是能够自给自足。
还有一点,澳洲个人所得税真不低,不过好像也因人而异,反正我税率大概在20%-25%,好在每年6月30号之后报税后能基本全额退税。
▲ 在鱼薯店打工
这份数年的兼职工作还是室友举荐的,刚开始我也只是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
谁想不久后家里经济出了点状况,基本断了我的生活费,从那之后,生存两个字成了我首要目标。
出国之前我其实知道这条路并不是享乐,充满了各种艰辛,然而现实的残酷还是有点超出我的意料。
但是我既然选了这条路,那么爬也要爬着挺过去,这是我的执念也是我的初心。
于是我就开启了课余打工模式,并且越是假期我干得越多,也因此我大概一年半才回国一次。
最疯狂的是在一个假期包括接临活同时干过四份工,同时也做代购以及代写作业这两副业,后来发现实在是太累了,还是回归稳定适中的工作,而且疲劳加上时间压缩真的很影响学习。
关于找代写,个人对此其实不大推荐,这东西太容易被坑也起不到学习的目的,对代写本人来说,也大多是辛苦活,尤其是写论文或者报告,虽然回报很高但也确实花时间做,如果做过类似的就还好,所以后来基本接一些理科的作业或者软件操作的作业。
关于代购,主要是代购保健品和奶粉,澳洲其实也就这两类最值得推荐,性价比也高。其实一开始我是不大情愿的,后来我发现这边的一些产品确实不错,质检也相对严格,举个例子,如果产品夸大疗效会被重罚且下架整改。
代购也算给需要并信得过我的人提供一个渠道,其实没有必要去喷代购,哪怕我这种超小量出货的也经常被限购、缺货烦恼,国内正规进口途径大多要比代购贵上一倍,这就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我不是想自己打广告,平心而论而已。
可惜我赚的这些钱根本都抵不住这边可怕的花销。
5、钱都去哪儿了
消费方面,对于留学党来说,最大块是学费,然后是住宿费,第三算饮食,第四是交通费用或电费等等,其次要注意国外一手课本超贵,其它日常花销我就懒得赘述了。
学费就不用说了,关于饮食,因本人大部分时候都是亲自煮饭做菜,这和天天外头吃饭的费用相比就要少得多的多了。
▲ 第一次自己做饭
接着来看澳洲的交通。
澳洲的每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差别还是不小的,貌似墨尔本还是公共交通最便利的,但是仍感觉远远达不到国内三线城市水平。在墨尔本出行主要是火车,但其实类似国内的地铁。市中区及个别区域则是有线电车,各区之间还有公交车不过班次嘛你就不要想跟国内比了,有些线路周日甚至一小时一班或者直接取消。
此外,开车也是一笔开销,而且很可能体现在罚单上。澳洲的二手车真的便宜,可能四五千澳币就可以买到过得去的二手车,但是养车则是贵得多。罚单真的重,罚个七八十澳币都是最低的,罚四百澳币都很正常。我周围的一些朋友,三分之一的月开销都败在了罚单上。有时,他们连警察同事也不放过。
另外,澳洲的地广人稀,基本就不要想在路边招到的士,需要打电话叫车给予地址,还可能要等很久,最关键当然还是贵。现在有了Uber好了很多,但仍然不便宜,像我打车从家到机场,单程就要120澳币。
澳洲的电费,也是很贵很贵很贵的。
现在新盖的房子可能还好,早期的房子基本找不到空调的。我有个猜想,澳洲人不是用不起空调,是用不起电,反正夏天时候只要温度达到40度,超市的电风扇就能卖空。
曾经有一个朋友开了三天不间断的空调,那个月电费多了两三百澳币。1500~2000人民币。所以说电费这一块真的是不能小觑的一块。
最后,课本费,真的不便宜,随便一本书,尤其是大学课本,都是120澳币以上,连书都买不起。至少澳洲的大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商业机构而不是育人学校,什么都是钱。关于课本,经常下学期给你换一个新版的,那之前买的书就不好卖了,只能贱卖,还不一定有人要。
最后,说说签证费用。
这也怪当初那个中介,真的很坑,他一开始给我办理的只是一年签证,所以我又续签过两三次,每次都要花两三千澳币。
不过也是因为我当时什么都不懂,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你避免踩坑的平台,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傻傻的就过来了。
6、澳洲并不是天堂
很多人说“澳洲是天堂”,对此我无法苟同。
的确,澳洲的空气真的很好,我觉得有个词是最好的形容,“没有存在感”,非常纯净。这边的鞋子穿三个月都还是挺干净的。
▲ 墨尔本的大洋路
▲ 塔斯马尼亚的一个海岸
▲ 塔斯马尼亚的酒杯湾 世界十大海湾之一
公共设施方面,确实很便利,比如说母婴室、公共厕所很多。公共厕所一定有两个门,中间是隔间。
因为澳洲最不差的都是地,随便整。
▲ 路过一家花店
但是,真要说福利多好,举个例子来看。
如看病,手术,等待的平均时间都是几十天。澳洲这边干什么都要预约,一直等一直等。我一朋友只是做一个阑尾炎切除小手术,等了三天才轮到,不能吃东西,只能输液,痛死了,而且花销真的死贵死贵。
所以说,这边福利特别好,那是因为是公立的,缺点就是要等个几十天。当然,你也可以找私立的,就是超级贵。
不过,让我比较感慨的一点是,社区会人工免费上门给老人服务,包括量血压等体检。
但是,说好到“真的是到了天堂”,远远达不到的。
澳洲有两个最可怕的东西:
这边青少年是无恶不作的,是非常可怕的一个群体,而且对他们的审判是非常低的。比如说他偷一辆豪车,警察是不能追的。
我有个朋友的朋友,有一部很好的车,被青少年偷了。他看到了,叫警察来,警察就在三百米开外,警察说青少年可能不大会开车,万一出车祸怎么办。但是受害者就没办法了。
包括你家被偷或者受到什么损害,几乎没有可能把这个要回来了,真的如果轮到你只能自认倒霉,就可能报个案就没有下文了。所以对他们保护得太过了。此外,校园暴力(主要是大学之前)也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对澳洲的早期教育,表示怀疑。
虽然说很自由,也挺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但是移民过去的中国孩子,礼貌这些可能就会慢慢丧失了。并且,澳洲学生的高考也跟我们不一样,他们考试时间完全拉长了,有些考试可以先考,数学分为两次或者三次,而且间隔时间很长,因此有很多时间去准备,并且他们数学学得也很浅。
第二个就是酒鬼。
澳洲人嗜酒成性,我有个老师跟我说,你要怎么区分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太明显了,考前,看这个人手上是拿书还是拿酒。当然,他们拿酒,也有可能是壮胆。
他们真的是特别爱喝酒。
说句实话他们也没有什么娱乐,唯一的娱乐就是去夜店,club。
我不喜欢悉尼的一个点的就是晚上挺可怕的。而且悉尼的酒鬼都是青少年!两个最恐怖的东西叠加在一起。大晚上又脏又乱,青少年酒鬼们到处涂涂画画。虽然我去过两次悉尼,但对那里的评价都比较低。当然,整体没有那么差的。不过那是几年前去的感觉,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墨尔本的话,酒鬼肯定也是有的,但是不会那么放肆,只是坐在路边。
还有很多我真的无法理解的事情,他们澳洲的火车这么烂,他们还以为中国没有火车。
医疗方面,可能是因为澳洲人比较少,所以医生的临床经验相对很欠缺。
我当时有个朋友,突然晕倒了,我们就赶紧叫救护车把他送到医院。那个医生看了一眼,就说他有个party,就消失了,两个小时之后才出现,还端着一杯酒。所以我觉得这边的医生实在没有责任心。
来澳洲的第三年,我不幸得了花粉症,超级惨的,病原体不明。这边花粉太多了,也搞不清楚病因,也无法治愈。我在最严重的时候找了中医针灸。真的很难受,也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一直流鼻涕,而且几乎没有嗅觉。可能因为我当时有点累,体质有点下降,同时也太长没有回国。花粉症是一个很麻烦的东西,据我感觉70%以上的中国人在澳洲呆久了都会得花粉症,如果你回国调理一下就能好。
澳洲最最最可怕的是消防车。
如果你的房子警报响了,响到消防车来了。如果真的起火了,来一辆要给3000澳币,来两辆要给6000澳币,一直累加。如果消防车来了没有起火,来一辆2000澳币,一直乘上去。
所以,在我看来,澳洲真的不是天堂。
7、从此后 从人生 重新定义
留学澳洲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是自理能力跟生存能力提高。
在这边生活,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包括如果在这里开店,如餐馆,都需要自己去筹备租店啊,水电啊之类的东西。
▲ 做饭已经轻车熟路
澳洲很多东西是很很系统化的。
比如电信公司,如果走人工服务,涉及到与系统有关的东西,客服就帮不到你,他只会帮你提议,最后还是要你自己打电话到总部去解决。如果手机欠费了,客服都没办法帮忙交。包括如果是跟你登陆信息绑定的东西,他们都没办法跟你直接搞定。
总之就是只能叫你打客服。此外,百分之九十的客服都是阿三,浓重的印度音,浓浓的咖喱味。
不过,当时我刚来的时候是这样,现在好像好一点了。
还有一个改变,就是来这边之后会有非常多的文化冲突,许多之前对世界的认知会被一直被打破。不止是来自其他国家,也包括国内的,五湖四海全国各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各种华裔都有,哪怕是本国人的认知,差异都很大,所以就像个大杂烩,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所以,澳洲给我带来的改变还是挺多的。
其实,从以上种种来看,如果真的让我再选一次,我不一定会选择澳洲。
一个是因为这个生活开销比我预想的要多好多。
最开始,我以为澳洲的消费有可能比美国还低,我刚来的时候真的是这样想的。而我是一直到去年下半年开始,上班时间跟个人时间分配得好一点,工资提高了一些,才靠自己的工资能支撑自己的花销。
不过所有的这些都是我在国内也体会不到的一种经历吧。
这也是我当初选择出国的原因之一。
虽然在澳洲呆了这么久,也有了一定的感情,但是以后我基本是不会留在澳洲的。
因为我还是想要回国,放不下我的父母还有小伙伴们。
其实,我觉得人生没有什么后悔的,问心无愧就好。
2017年7月30号,作为City Tour华人迎新活动的志愿者,说白了就是领队人。突然很感概自己成为新生眼中的“老墨尔本”,时间飞逝,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留学澳大利亚,体会更深,很多曾经的经历在现在越来越难以体会了。
比如说,手机google map取代了纸质地图,像我当年拿着地图徒步探索新大陆的这种情形已经几乎看不到了;
通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距离的交流,当年踏入这片新大陆的时候,可能到处都是中文标语(比如说机场就是甚至都有中文语音提示了),或者华人接机,很快就能认识华人“导游”,曾经不得不使用英语交流的情形,到如今哪怕你不会英文也能活的没有太多隔阂;
回国后,我认为最能区分留学生至少是澳洲留学生的方法就是,你看他会不会在公共场合或私下时候本能地说“sorry”、“thank you/thanks”,只要出门一天要说无数次这两单词。至少我来澳洲的第一天房东普及的就是公交车到站下车时候要朝司机说一声thank you,关于这一点感觉现在新来人越来越少这样做了。
收银台给钱时候需要说thank you,找钱或给小票时候对方会说thank u同时你也要再回一句thank u;关于sorry那用得就更多了,只要你觉得任何冒犯他人时候包括大喷嚏都会说,真的成为本能;还有进出门一般都会看后面有没有人,只要有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习惯撑着门。
可以说,在澳洲留学与否,还是会让你和别人有所区别。
▲ 悉尼的烟
▲ 墨尔本的烟花
在这离家约八千公里的异国他乡,
感受过不同文化的碰撞,也结识了天南地北的友人;
忍受过百无聊赖的寂寞,也体会过一杯咖啡配书香的惬意;
经历过不计其数的离别,也享受过集体自驾的旅行;
遇见过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情,却变成了令人遗憾的回忆。
这就是他在澳洲的故事,而我作为旁观者,也有自己的感触!
移民,是一次大型的搬家。
不是从一条街搬到另一条街的几公里,也不是从一座城搬到另一座城的几百里,而是从故乡搬到他乡的万水千山。
故乡,是滋养我们成长的土地;
他乡,却是接纳我们梦想的天空。
两者之间,没有谁好谁坏,也无需分出高下,但这二者间的故事,每个人都不尽相同。记录下每一个故事,才能为华人移民的历史增添一抹鲜活。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华人移民的故事,请持续关注...
知外君友情提醒:出国上知外不踩坑
想听更多客观出国经验和知识,欢迎关注本人公众号:千里知外
刘若愚
赞同来自:
去年有个做澳洲移民的公众号联系我,说让我写移民的软文,一篇3000到8000人民币。我说到底是3000还是8000呢,你这跨度也太大了吧,再说我这种要回国的人实在没法昧着良心夸澳洲的好啊。加上那段时间比较忙,就再没理他。
换成是我动笔,写出来的比这还要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