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推特上的「让我与你同行运动」?

悉尼人质事件之后,Twitter上发生了一件美好的事
个人感受:放在以前或许真的会感动,现在看为什么总有种伪善的感觉(有点那种恶性案件中圣母对受害人视若无睹,却大谈特谈对加害人宽恕和爱的感觉。当爆炸发生“圣母们”大谈特谈宽恕的时候“圣母”自身就已经将恐怖分子和其他穆斯林视作了共同体。另我个人认为圣母没有资格谈宽恕,因为圣母不是死者不是受害人。只有受害人及家属才有资格谈宽恕,其他人这个时候跳出来是一种损人利已的(看到下面安瑟尼答案中的一句很好的描述了我个人的感受故借用一下:怀柔也不是一直能用的手段呐。总有种当年古代的时候,有那迂腐的大臣跟皇帝说,采取怀柔手段,草原上的蛮族自然会心怀感恩,不来骚扰。)
想听听大家的看法,顺便贴个同时期发生更严重但关注度不高的恐怖袭击。
巴基斯坦学校遭袭致141人死 孩子被迫看着老师被烧死
巴基斯坦132名学生尸骨未寒 塔利班就宣称还要袭击更多学校
已邀请: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随手搜到的。老规律,逢绿教话题必匿。

以下是大图,具体来源不详。我只是个搬运工,内容及真实性请各位自行判断。

So it would appear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take-home message on social media about yesterday’s siege at the Lindt cafe in Sydney is not the fact that two innocent people – barista Katrina Dawson and cafe manager Tori Johnson – were murdered by an Islamist gunman under the banner of the Islamic State flag.

It’s that lots of left-leaning Australians are today feeling really good about themselves because they’ve shown just how much they care about the plight of the real victims of this crime. No, again, not Katrina and Tori: they’re just collateral damage. The real victims – at least in Twitter hashtag terms – are all those Muslims in Australia who’ve been made to feel slightly uncomfortable as a result of this latest atrocity committed in the name of the Religion of Peace (TM).

Sydney Cafe Murders: The Ugly True Story Behind That Heartwarming #illridewithyou Twitter Campaign搜到这个,全文就不贴了,这段写得最讽刺。看来洋圣母也并非人人都支持。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这件事最荒谬的就是Non-Muslims are the ones who are apologetic.
你想想几年前韩裔少年在美国学校开枪杀人的事。韩国人是什么反应?是不要urge美国人“不要歧视韩国,不要generalize亚裔,I'll ride with you”?别人总统都出来道歉了啊。别人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早发现端倪。前几天中国人泼空姐开水的事,微博上有没有人说“不准歧视中国人”?
为什么只有穆斯林。为什么只要是关于伊斯兰,恐怖主义,永远是受害者出来道歉?为什么是要被炸弹威胁,伤害,生活在恐怖主义阴影下的群体站出来道歉,而不是用炸弹威胁,伤害他人,发起恐怖主义的一方道歉?
哦,因为他们说自己跟恐怖分子不是一伙:“他不是真正的穆斯林。真正的穆斯林是爱好和平的!”但为什么韩国总统没出来说“他不是真正的韩国人”呢,我们不说中国人里的败类“不是真正的中国人”呢?因为我们意识到这些国人与我们有如此深沉的相似,我们享有共同的国籍,教育和文化传统,因此他是属于我们的想象共同体的。但伊斯兰呢,恐怖分子和其他澳洲穆斯林也享有共同的国籍,宗教和文化,为什么你可以在他不犯事的时候把他当共同体的一分子,犯了事的时候又把他踢出去?为什么你可以这样arbitrarily draw lines?你的line到底在哪里呢:那些没有拿刀杀人,但每天看isis宣传视频的,是不是“你们的一分子”?那些诅咒异教徒下地狱的呢?轮奸幼女的呢?上街抗议democracy go to hell的呢?认为犹太人都该死的呢?跟澳微帮上某msl一样,认为boko haram和极端组织皆有隐情,我们“被媒体蒙蔽”的人呢?
他们都不是“你们的一分子”,你们究竟是谁?谁来定义你们是谁?
随性自由定义那个“不受歧视的,政治正确的伊斯兰共同体”包括了谁,是你们的道德失败。让你们这么做而不受谴责,是我们的道德失败。在一次次的make victim apologize中,真正的道德溃败了。她向犬儒与邪恶让步,让所有人都划向真正的地狱。

匿名用户

赞同来自:

要讨论Twitter上的这件事情,就要先观察澳大利亚社会对这一恐怖袭击的总体反应。

事发地点Martin Place是什么地方?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CBD是人流最密集的中心商务区,而Martin Place是CBD核心中的核心,地位相当于纽约时代广场之于纽约。想象一下一个恐怖分子如果在纽约时代广场引爆炸弹是什么样的冲击。在澳大利亚历史上,还没有穆斯林恐怖分子劫持杀害人质的事件,而这件事发生在悉尼市中心,对澳洲人民的冲击是极其巨大的。

对于这样一件事情,澳洲社会的反应非常剧烈。Martin Place史无前例的花海暂且不说,iridewithyou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例子。同样的,也有本土反穆斯林组织上街游行,只不过因为明显的政治不正确,被压制下去罢了,不等于没有反对的声音。

社交媒体最大的特色就是做圣母、展示政治正确非常容易。iridewithyou这件事就是一个典型。Twitter里加一个#,立马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这种事情当然人人都乐于做了,但不等于人人都真的这么想。最简单的例子,看一下穆斯林聚集区的房价和周边房价的差异就知道了。同样是少数民族聚集区,离CBD距离差不多,Chatswood作为华裔聚集区是高档商务和住宅区,房屋中位价接近百万,而Lincombe、Auburn之类的房价能低到地板下面去。不要以为澳洲人民的思想境界多么高,左脸吃了耳光右脸再凑上去;相比中国人民,高不到哪里去,都是人。

感动归感动,政治正确归政治正确(上周本座路过Martin Place的花海,几个唱诗班的美眉在那边唱安魂曲,确实很感人),但感动完了,Twitter上的hashtag发完了,日子依旧要照样过。而这澳大利亚的日子,在Martin Place恐袭案发生之后,肯定是永久地改变了。首先第一点是:此事件证明了澳洲不再是免予恐怖分子袭击的福地,恐怖袭击以后只会多不会少,从此以后澳洲政府会大大加强反恐措施,像美国一样反恐SWAT牵着大狼狗在市中心巡逻的情景不远了。其次,移民政策肯定会大大地收紧,尤其是针对中东地区的难民;媒体已经在追问为什么那个杀妻烧尸的伊朗移民的签证没有被吊销,7频道的主持人大街上拦截批准保释的法官强行采访。诸如此类,秋后算账已经开始了。这一算账,穆斯林社区肯定是部分要买单的。怎么看#iridewithyou?新浪微博上面大量“最美XX”之类的煽情温情转发你见过不?#iridewithyou就是这类玩意。这些廉价玩意不会改变任何事情。没有人会认为因为新浪微博上面充斥着“最美XX”温情帖就会认为中华大地上人人都是活雷锋了,同样的,也不要觉得因为有#iridewithyou所以澳洲人的境界能高到哪里去。人心都是类似的,澳洲人在Martin Place恐袭之后对穆斯林什么态度?参考一下中国人在昆明火车站恐袭之后对新疆人是什么态度。你转了微博“新疆小贩实价卖切糕以示诚信”就会真的放下成见去买新疆人的切糕么?同样的,澳洲人发个#iridewithyou不意味着他就真会陪穆斯林坐着火车到Lincombe去了,说说而已。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澳洲(以及欧美国家)的人更注重政治正确、道德正确,有争议的话不说或者少说,但心中那杆秤还是在的。

-------------

其实澳洲社会反应那么大,说难听点就是没实实在在挨过揍,凡事第一次肯定印象深刻。同期,巴基斯坦学校被袭击死了132个学生这种事情难道不比咖啡馆里死了两个白人惨烈,为什么没那么大动静?一是离得远、死的不是本国人,二是巴基斯坦、印度、中东这种地方爆炸死人大家在新闻上已经习惯了,那地方就那样,要是天天搞哀悼搞鲜花那日子别过了。#iridewithyou也一样,等澳洲穆斯林再搞几次事情——这几乎是必然的,从来只见绿教动手没见过绿教收手——死个把人,你再看是不是每次白人都要I ride with you. 等恐怖袭击和反恐成为生活的常态,有本事坚持做圣母,天天献花、泪流满面、陪穆斯林坐火车的才是真圣母。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