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海外买房的第一原则


文 / James Tong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 ... 6quot;);background-size: auto 24px;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01


出版澳房汇五年了,平时读不少数据和报告,也见过很多专家,说起买房买哪里,第一反应,总觉得应该是用数字说话。


买房是重大投资,是一个复杂的判断和衡量过程。理想的模式似乎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对当地房价、人口、利率、税收、币值、法例、失业率都要有清晰概念,然后要研究交通、校区、购物、娱乐、景观,再看看周边的工作机会、房子供应量,是否在政府的重大发展规划之内,然后要了解设计师、发展商的背景,最后是挑自己满意的平面开间、朝向和室内装修。


这个过程中,有些环节会特别重要,比如价格是否在自己的预算之内;租金回报率是否合理,交通购物是否方便等等。没有那一项能重设、或者打消你“买”的念头。当然,其中总有一些环节不那么理想,于是,脑子要不停地转,左掂量、右掂量才能做出满意的决定。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 ... 6quot;);background-size: auto 24px;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02


相当部份人是不会像电脑一样,按部就班地走完整个流程的。他们很可能被某一些因素触动,“一见钟情”地就把房子买下来。也有一部份人,面对如此复杂的资料和“算法”,干脆就“当机”不反应了。这时就要有一个好的中介,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耐心地为你提供资料,提示和帮助你作出决定。


本周的专题“关于澳房,最受关注的问题和最接地气的解答”也是按这个逻辑,为一些朋友打通思路障碍。可是当我拿着文章与小伙伴讨论时,他来了一句:悉尼、墨尔本房价最高,不就是因为这两个国际城市态度开放,没那么多不欢迎移民的一国党吗?


就在那一刻,竟然有脑子一亮的感觉,想想澳洲这么多城市,房价的增长还真的是与此吻合。这个简单的判定方式,可以说是关键性的。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 ... 6quot;);background-size: auto 24px;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03


上个星期一,我受邀出席了悉尼大学主办的悉尼中国商务论坛,探讨的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对中澳产业的影响,同时也讨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澳大利亚能为中国带来什么?这些题目都很好,可是听的时候,我老是走神。


因为就在两天前悉尼晨锋报就有文章“Chinese influence is more than just 'soft power' and we need to call it out”说的是中国政府通过对澳洲校园和中文媒体的影响力,正在影响澳洲的政坛,作者是一位很有名、得过记者大奖Walkey Award的Investigative Journalism深度调查记者Nick McKenzie。六月初ABC电视台播出的“Power and Influence: The hard edge of China's soft power“也是他的作品。


在澳洲人报,也同时有文章“Top unis admit China influence, Go8 fears backlash”说的是澳洲八大高校联盟(悉尼大学是其中之一)的总裁Vicki Thomson首次承认有“个别”案例显示,中国政府在澳洲校园施加影响力,但她警告说如果这些问题以不妥当的手法来处理,将可能令澳洲的第三大出口产业受损。作者也是一位得过Walkey Award的记者Primrose Riordan。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 ... 6quot;);background-size: auto 24px;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04


其实,Vicki Thomson并没有把事情说得很难堪,所谓案例,其中有一个是悉尼大学一位老师,拿了一份没有反映完整中国领土的地图来做教具,被放上了社交媒体引起抗议。另外的例子是中国领馆的教育组参与了有关学术自由的讨论。但是,在记者的笔下,都是贴标签式的写作手法,让人有一种大事不好了,澳洲校园快要被中国控制了的感觉。


因为我自己也是传媒人,我尊重记者的劳动,也理解他们这样写,必定是因为觉得这种爆料,会有不少的读者。可是如果你知道澳洲现在有17万的中国留学生就读,每年为澳洲带来220亿澳元的收入,而仅有这几个被举出来的案例,恰好是说明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约束得很好。


如果我们对校园的管理危机感那么重,那么悉尼大学办中国商务论坛还有什么意义呢?或者说,澳洲是否还有必要招收中国留学生呢?应该是坚壁清野,或老死不相往来才对吧?


记者所做,恰好就是没有听Vicki Thomson的警告,为了报纸的阅读量,用了不妥当的手法来处理。


而也是因为同样的逻辑,中国人常被描写成一群面目可憎、把澳洲房价炒高的人。而为了控制房价,目前高喊停止移民的声音也不小。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 ... 6quot;);background-size: auto 24px;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05


我们从不会看到记者说“American influence is more than just 'soft power”,因为这不符合冷战思维,这种题目不够吸引读者。但事实情况是,连澳洲前总理基廷也在不断批评澳洲还在挂美国的标签,釆用美国的外交政策。


以前,我会批评中国人买房子喜欢扎堆,但想深一层,其中有很大的合理性:前面的移民探路,知道一个地方好不好,会把信息传给更多的人,如果这时他遭遇不欢迎、不合理的代遇,甚至被贴上“干涉内政”的标签,那么这个地方就不会再来移民,然后这地方房价就不会上升,经济就不会繁荣。


在威尔逊博士的演讲中,他明确地说,为了减房价而停移民,是一个伤害经济的死循环。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 ... 6quot;);background-size: auto 24px;background-repeat: no-repeat;">

06


两个月前的一天,女儿从学校领回来一条功课题目,是要写一段话,说说中国移民为澳洲带来了什么好处,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帮助了澳洲经济的发展啊!女儿不太明白,怎么帮呢?我说我们来的时候,虽然没有钱,但带来了关系,到熟悉澳洲人的需要后,我们就帮助沟通。现在来的移民,还带来了很多投资。女儿好像懂了,说她也要学中文,因为,有用!


在我开始懂事的时候,中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的年代,那时候的囗号、标签我现在还能记得很多,那是中国闭关锁国、经济最不堪的日子。澳洲也曾经有相似的白澳政策岁月,我当然并不希望我们这一代、下一代重陷那样的轮回。


看来“海外买房要买在移民受欢迎的地方”这个原则,不但是买家们要清楚的,也是这些记者知道的。


因为,他们很可能忘记了,只有土著原住民才是真正的澳洲人,其他的,都是移民。



    

作者:James Tong

澳房汇出版人,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主席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